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煤柱型动力灾害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煤岩体致裂卸压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3 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4.1 研究方案 | 第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2 矿井地质及灾害特征 | 第16-25页 |
2.1 矿井地质特征 | 第16-19页 |
2.1.1 煤层赋存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2 煤层顶底板岩性 | 第17-18页 |
2.1.3 工作面概况 | 第18页 |
2.1.4 生产技术条件 | 第18-19页 |
2.2 急倾斜煤层残留高阶段煤柱结构勘查 | 第19-20页 |
2.3 急倾斜煤层残留煤柱结构动力失稳多源灾害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.1 矿压显现 | 第20-21页 |
2.3.2 有害气体涌出 | 第21页 |
2.3.3 自然发火 | 第21页 |
2.3.4 采空区积水突出 | 第21-22页 |
2.3.5 地表变形与破坏 | 第22页 |
2.4 相似地质条件冲击地压历史事件 | 第22-24页 |
2.4.1 “2.27”事件 | 第22-23页 |
2.4.2 “7.2”事件 | 第23页 |
2.4.3 “3.13”事件 | 第23页 |
2.4.4 “11.24”事件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急倾斜煤层残留煤柱失稳灾变机理分析 | 第25-33页 |
3.1 地质影响因素 | 第25-26页 |
3.2 开采技术影响因素 | 第26页 |
3.3 残留煤柱结构影响因素 | 第26-32页 |
3.3.1 倾向方向煤柱受力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3.2 走向方向煤柱受力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急倾斜煤层残留煤柱失稳应力分析 | 第33-40页 |
4.1 模型构建 | 第33-34页 |
4.2 力学参数确定 | 第34页 |
4.3 应力分析 | 第34-39页 |
4.3.1 煤体初始应力 | 第34-35页 |
4.3.2 直接顶初始应力 | 第35页 |
4.3.3 岩柱初始应力 | 第35-36页 |
4.3.4 岩柱应力对比 | 第36-37页 |
4.3.5 煤体应力对比 | 第37-38页 |
4.3.6 开挖扰动应力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急倾斜煤层残留煤柱动力灾害防治 | 第40-50页 |
5.1 高应力场分布范围 | 第40-41页 |
5.2 煤柱卸压工程 | 第41-47页 |
5.2.1 东三采区+590m水平 | 第41-42页 |
5.2.2 东三采区+564m水平 | 第42-44页 |
5.2.3 东三采区+541m水平 | 第44-45页 |
5.2.4 东三采区+518m水平 | 第45-47页 |
5.3 其他区域卸压措施 | 第47-49页 |
5.3.1 安宁渠煤矿边界保护煤柱内高阶段超前预裂爆破 | 第47页 |
5.3.2 本分层超前注水、爆破预裂 | 第47-48页 |
5.3.3 岩柱注水、爆破预裂 | 第48页 |
5.3.4 顶板深孔爆破 | 第48-4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6 急倾斜煤层残留煤柱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| 第50-62页 |
6.1 钻孔窥视检测 | 第50-52页 |
6.1.1 钻孔窥视简介 | 第50-51页 |
6.1.2 探测结果 | 第51-52页 |
6.2 微震监测数据分析 | 第52-54页 |
6.2.1 微震监测系统简介 | 第52-53页 |
6.2.2 微震监测系统井下布置 | 第53页 |
6.2.3 探测结果 | 第53-54页 |
6.3 地音监测 | 第54-57页 |
6.3.1 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54-55页 |
6.3.2 地音监测数据预警原则 | 第55页 |
6.3.3 地音监测系统井下布置 | 第55-56页 |
6.3.4 地音监测结果 | 第56-57页 |
6.4 工作面支架压力监测及矿压显现情况 | 第57-59页 |
6.5 PASAT-M便携式微震探测系统监测 | 第59-61页 |
6.5.1 PASAT-M便携式微震探测系统简介 | 第59页 |
6.5.2 探测结果 | 第59-61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7 结论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