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2-13页 |
2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3-21页 |
2.1 IETM理论概述 | 第13-16页 |
2.1.1 IETM简介和分类 | 第13-15页 |
2.1.2 IETM的标准 | 第15-16页 |
2.2 IETM故障维修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3 故障树相关理论 | 第17-20页 |
2.3.1 故障树概念和基本符号 | 第17-19页 |
2.3.2 故障树的数学表示 | 第19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基于Visio二次开发的故障树软件设计 | 第21-29页 |
3.1 故障树软件总体设计 | 第21-23页 |
3.1.1 功能需求 | 第21-22页 |
3.1.2 业务流程 | 第22页 |
3.1.3 类图的设计 | 第22-23页 |
3.2 故障树绘制模块 | 第23-25页 |
3.2.1 图件和模具的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2.2 Visio Drawing Control 2007 图形控件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3.3 故障树编辑模块 | 第25页 |
3.4 故障树存储模块 | 第25-27页 |
3.4.1 图形存储 | 第25-26页 |
3.4.2 知识转化 | 第26-27页 |
3.5 故障树的web端显示模块 | 第27-2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4 基于二叉故障树的知识库构建 | 第29-40页 |
4.1 二叉故障树的建立 | 第29-31页 |
4.2 知识的获取 | 第31页 |
4.3 领域知识的表示 | 第31-33页 |
4.3.1 二叉故障树的存储方式 | 第31页 |
4.3.2 二叉故障树的表示法 | 第31-33页 |
4.4 知识库的管理 | 第33-35页 |
4.4.1 知识冗余检测算法的设计 | 第34-35页 |
4.4.2 知识的循环检测算法设计 | 第35页 |
4.5 推理机设计 | 第35-39页 |
4.5.1 推理过程 | 第36-37页 |
4.5.2 推理方向 | 第37-39页 |
4.5.3 解释机制 | 第39页 |
4.5.4 人机交互接口 | 第3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面向设备维修辅助的IETM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0-59页 |
5.1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40-44页 |
5.1.1 系统架构设计 | 第42-43页 |
5.1.2 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| 第43-44页 |
5.2 数据库设计 | 第44-51页 |
5.2.1 数据库选择 | 第44-45页 |
5.2.2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| 第45-46页 |
5.2.3 数据库概念设计 | 第46-47页 |
5.2.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| 第47-51页 |
5.3 故障维修辅助系统的实现 | 第51-58页 |
5.3.1 登陆功能的实现 | 第52-53页 |
5.3.2 故障案例录入功能的实现 | 第53页 |
5.3.3 电子图查询功能的实现 | 第53-54页 |
5.3.4 故障树浏览功能的实现 | 第54-55页 |
5.3.5 故障诊断功能的实现 | 第55-56页 |
5.3.6 电子图编辑功能的实现 | 第56页 |
5.3.7 故障树编辑功能的实现 | 第56-58页 |
5.3.8 知识库管理功能的实现 | 第5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6 系统测试 | 第59-69页 |
6.1 测试环境 | 第59页 |
6.2 故障案例录入功能的测试 | 第59-60页 |
6.3 电子图编辑和查询功能测试 | 第60-63页 |
6.4 故障树编辑功能测试 | 第63-64页 |
6.5 故障诊断功能测试 | 第64-67页 |
6.6 知识库管理功能测试 | 第67-68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7.1 总结 | 第69页 |
7.2 展望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附录 | 第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