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

新媒体环境下的反网络暴力对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一 引言第8-10页
    (一)选题依据及意义第8页
    (二)研究动态第8-9页
    (三)研究范围及框架第9-10页
二 网络暴力的概述第10-16页
    (一)网络暴力的释义第10页
    (二)网络暴力的特征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 伪道德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煽动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3.现实性第11-12页
    (三)网络暴力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第12-13页
    (四)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第13-16页
三 我国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现状及影响第16-22页
    (一)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(二)网络暴力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危害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网络暴力对个人造成的危害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网络暴力对集体造成的危害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网络暴力对互联网环境造成的危害第19-22页
四 新媒体时代影响网络暴力扭曲式蔓延的因素第22-30页
    (一)社会因素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网民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网民收入结构的不合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第24-25页
    (二)自身因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网络监管机构未能发挥职能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网络被过度的商业化运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第26页
    (三)公众因素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沉溺于新媒体工具无法自拔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法律意识淡薄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第27-30页
五 国外应对新媒体网络暴力的经验做法第30-34页
    (一)韩国应对网络暴力的措施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行业内制度行之有效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展开网络暴力问题全民讨论——“善意回帖”运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无线网络技术全国覆盖,用技术保障用网安全第30-31页
    (二)其他国家网络暴力概况第31-34页
六 当前形势下应对我国新媒体网络暴力的建议第34-40页
    (一) 加强网络道德环境建设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政府做出积极引导道德环境的建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网络行业内部的自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加强网民思想道德建设第35页
    (二)提高网民科学文化素养,构建和谐网络氛围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 普及相关法律法规,全民懂法,全民依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加强公安机关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交流和认识,知己知彼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提高网民科学文化素质,推动教育改革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关注国人心理健康 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第37-38页
    (三)加强网络审核和执法的规范化建设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转变执法观念和技术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改变网络审核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建立新媒体平台自审机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明确相关部门直属责任制第39-40页
结语第40-42页
致谢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时期五四精神研究
下一篇: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