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极端主义研究导论 | 第10-22页 |
第一节 极端主义行为"入刑"的原因 | 第10-17页 |
一、司法现实的需要 | 第10-15页 |
二、立法体系的协调需要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极端主义行为"入刑"后的问题 | 第17-22页 |
一、刑法中极端主义的概念模糊 | 第17-18页 |
二、极端主义行为的犯罪圈不清晰 | 第18-20页 |
三、反恐刑事政策对极端主义行为规制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刑法中的极端主义界定 | 第22-39页 |
第一节 极端主义界定的概述 | 第22-24页 |
一、极端主义界定的意义与可能性 | 第22-23页 |
二、极端主义界定的路径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极端主义的多元考察 | 第24-30页 |
一、国内法律中的极端主义 | 第24-26页 |
二、国外法律中的极端主义 | 第26-28页 |
三、极端主义的学理考察 | 第28-29页 |
四、极端主义概念的总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《修(九)》中极端主义概念的界定 | 第30-39页 |
一、《修(九)》中的极端主义是思想体系而非行为 | 第30-33页 |
二、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 | 第33-35页 |
三、《修(九)》中极端主义的范畴 | 第35-38页 |
四、刑法中极端主义的概念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刑法中的极端主义个罪解析 | 第39-72页 |
第一节 宣扬极端主义罪 | 第39-49页 |
一、宣扬极端主义罪与言论自由的界限 | 第39-45页 |
二、宣扬极端主义行为规制的行刑衔接 | 第45-47页 |
三、宣扬极端主义罪与煽动类犯罪的界限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| 第49-58页 |
一、本罪构成要件的解释 | 第49-52页 |
二、利用极端主义行为规制的行刑衔接 | 第52-56页 |
三、本罪与利用会道门、邪教组织、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的界限 | 第56-58页 |
第三节 强制穿戴宣扬极端主义服饰、标志罪 | 第58-66页 |
一、穿戴极端主义服饰、标志的违法性 | 第58-61页 |
二、本罪构成要件的解释 | 第61-65页 |
三、强制穿戴行为规制的行刑衔接 | 第65-66页 |
第四节 非法持有宣扬极端主义物品罪 | 第66-72页 |
一、非法持有类犯罪的判断标准 | 第66-69页 |
二、以案释法—非法持有宣扬极端主义物品罪的司法适用 | 第69-72页 |
第四章 极端主义行为规制的刑事政策 | 第72-85页 |
第一节 国内外的恐怖活动概况 | 第72-75页 |
一、国际背景 | 第72-74页 |
二、国内背景 | 第74-75页 |
第二节 反恐的刑事政策 | 第75-80页 |
一、刑事立法政策-织密法网 | 第76-77页 |
二、刑事司法政策—高压态势 | 第77-78页 |
三、社会政策—综合治理 | 第78-80页 |
第三节 极端主义行为的规制原则 | 第80-85页 |
一、以极端主义概念为核心 | 第80-81页 |
二、行政法优先适用 | 第81-82页 |
三、保护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民族权利 | 第82-83页 |
四、"严打"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