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社会与环境论文--人类、资源、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

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--以江苏省为例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·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文献回顾第12-19页
     ·协调发展研究概况第12-16页
  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简要述评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9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0页
   ·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0-23页
第二章 理论基础第23-29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城市土地第23页
     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第23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第23页
     ·协调度第23-24页
   ·相关基础理论第24-29页
     ·系统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人地关系理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规模经营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-29页
第三章 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第29-30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0-31页
第四章 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第31-37页
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构建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构建第31-32页
   ·评价指标标准化第32页
   ·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32-34页
   ·评价模型构建第34-37页
第五章 实证分析—以江苏省为例第37-45页
   ·区域概况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37页
     ·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第37-39页
   ·数据来源第39-4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·时序变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空间分异第42-45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建议第45-47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45页
   ·政策建议第45-47页
     ·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第46页
     ·开展城市生态规划,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
下一篇: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--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