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--以江苏省为例
目录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文献回顾 | 第12-19页 |
·协调发展研究概况 | 第12-16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简要述评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9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0页 |
·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23-29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土地 | 第23页 |
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| 第23页 |
·生态环境 | 第23页 |
·协调度 | 第23-24页 |
·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4-29页 |
·系统理论 | 第24页 |
·生态经济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人地关系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规模经营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 | 第29-30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| 第31-37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1-32页 |
·构建原则 | 第31页 |
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1-32页 |
·评价指标标准化 | 第32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32-34页 |
·评价模型构建 | 第34-37页 |
第五章 实证分析—以江苏省为例 | 第37-45页 |
·区域概况 | 第37-39页 |
·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| 第37页 |
·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| 第37-39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5页 |
·时序变化 | 第40-42页 |
·空间分异 | 第42-4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5-47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5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45-47页 |
·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| 第45-46页 |
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| 第46页 |
·开展城市生态规划,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