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37页 |
1.1 国内外变形高温合金的发展 | 第13-24页 |
1.1.1 国内外变形高温合金的发展趋势 | 第13-15页 |
1.1.2 涡轮盘用变形高温合金技术的发展 | 第15-24页 |
1.2 涡轮盘用变形高温合金在工业燃气轮机中的应用 | 第24-28页 |
1.2.1 国内外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 | 第24-26页 |
1.2.2 工业燃气轮机用超大型涡轮盘材料的发展 | 第26-28页 |
1.3 当代重型工业燃气轮机用超大型GH4706合金涡轮盘的发展 | 第28-35页 |
1.3.1 GH4706合金制备超大型涡轮盘锻件的适用性 | 第28-30页 |
1.3.2 超大型GH4706合金涡轮盘锻件的热加工制备工艺特点 | 第30-32页 |
1.3.3 极限制造——我国超大型GH4706合金涡轮盘锻件的研究现状 | 第32-35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35-37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及分析测试方法 | 第37-43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37-41页 |
2.2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41-43页 |
2.2.1 合金显微组织、结构的表征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2.2.2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GH4706的本构关系及其在超大型涡轮盘锻造成型中的应用 | 第43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3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43页 |
3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8页 |
3.3.1 真应力-真应变曲线 | 第43-46页 |
3.3.2 本构关系与热加工图 | 第46-52页 |
3.3.3 数值模拟在超大型GH4706合金涡轮盘锻造中的应用 | 第52-5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8-61页 |
第4章 热变形参数对GH4706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61-81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热变形参数对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 | 第61-65页 |
4.2.1 热变形后的典型显微组织 | 第61-63页 |
4.2.2 显微组织与热加工图的关系 | 第63-65页 |
4.3 热变形参数对动态再结晶机制的影响 | 第65-75页 |
4.3.1 动态再结晶分数、取向差分布与孪晶界的关系 | 第65-68页 |
4.3.2 动态再结晶织构与Taylor因子 | 第68-72页 |
4.3.3 动态再结晶机制分析 | 第72-75页 |
4.4 超大型涡轮盘制备过程中的异常晶粒组织控制 | 第75-80页 |
4.4.1 异常晶粒组织的成因与规律 | 第75-76页 |
4.4.2 异常晶粒组织的控制 | 第76-8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5章 GH4706合金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与组织控制 | 第81-93页 |
5.1 引言 | 第81页 |
5.2 试验方法 | 第81-83页 |
5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83-92页 |
5.3.1 双锥压缩试样的组织 | 第83-85页 |
5.3.2 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的确定 | 第85-88页 |
5.3.3 η相对晶粒控制的影响 | 第88-9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6章 GH4706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 | 第93-121页 |
6.1 微量元素P、B含量改善持久性能 | 第93-101页 |
6.1.1 研究方法 | 第93-94页 |
6.1.2 P、B元素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94-96页 |
6.1.3 P、B元素含量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| 第96-99页 |
6.1.4 P、B元素对持久性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| 第99-101页 |
6.2 热处理制度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101-107页 |
6.2.1 研究方法 | 第101页 |
6.2.2 热处理制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101-103页 |
6.2.3 热处理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03-104页 |
6.2.4 大规格GH4706合金棒坯的力学性能优化 | 第104-107页 |
6.3 大型涡轮盘锻件的固溶处理工艺参数优化 | 第107-112页 |
6.3.1 研究方法 | 第107页 |
6.3.2 固溶处理工艺参数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6.3.3 固溶处理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10-112页 |
6.4 大型涡轮盘锻件的稳化处理时间优化 | 第112-120页 |
6.4.1 研究方法 | 第113页 |
6.4.2 稳化处理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113-116页 |
6.4.3 稳化处理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16-120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20-121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121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37页 |
创新点 | 第137-139页 |
研究工作展望 | 第139-141页 |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41-143页 |
致谢 | 第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