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经济转型背景下安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外文献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内文献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简要评述第15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创新点第16-17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经济转型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产业结构演进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高等教育结构第17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后发优势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三螺旋理论第21-23页
第三章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结构现状第23-45页
    第一节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产业结构呈现“二三一”格局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就业结构呈现“三一二”格局第26-27页
    第二节 安徽高等教育结构现状第27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层次结构:逐渐呈现“金字塔”型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科类结构: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及专业布点较多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形式结构:普通高等教育是主要的高等教育形式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布局结构:高等学校主要分布在省会合肥市第42-45页
第四章 经济转型背景下安徽高等教育结构的问题第45-60页
    第一节 安徽高等教育各层次招生人数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指标的选择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各层次招生人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各层次招生人数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第二节 安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问题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名校较少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专科层次生源危机严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高等教育各层次定位趋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之间的衔接性较差第52页
    第三节 安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问题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本科各学科招生人数与三次产业产值的皮尔逊相关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专科层次中农业类和理工类招生人数不足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专业布点过多与专业布点不足并存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专业划分太细第55-56页
    第四节 安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问题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非普通高等教育受歧视严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办学特色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各种高等教育形式间的联系薄弱第56-57页
    第五节 安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问题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各市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各市GDP的皮尔逊相关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各市实际高校数量与理想高校数量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高校分布过于集中第59-60页
第五章 经济转型背景下安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对策第60-68页
    第一节 经济转型对安徽高等教育结构提出的要求第60-61页
    第二节 安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对策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提升各层次高校水平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保证专科层次生源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各层次高校科学定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加强高等教育各层次间的有效衔接第63页
    第三节 安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对策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扩大专科层次中农学类和理工类的招生规模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控制就业率较低布点较多的专业且加强新兴学科建设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科设置综合化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学科设置应结合地域特色第65页
    第四节 安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调整对策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成人高等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鼓励支持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转变教育歧视观念第66页
    第五节 安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第66-68页
结论与不足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穆棱河保中段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
下一篇: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档次的影响因素分析--以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