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1.2.1 岩体爆破模型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2.2 爆破成缝机理的研究 | 第14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岩石动态损伤破坏模型 | 第19-33页 |
2.1 岩石的力学性质 | 第19-22页 |
2.1.1 岩石的基本特性—非均匀性 | 第19-20页 |
2.1.2 非均匀性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2.1.3 用Weibull分布实现非均匀性 | 第21-22页 |
2.2 爆炸荷载下岩石的力学特性 | 第22-27页 |
2.2.1 爆炸破裂区的破坏过程 | 第22-24页 |
2.2.2 爆破应力波 | 第24-25页 |
2.2.3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征与衰减规律 | 第25-26页 |
2.2.4 爆生气体的膨胀压力 | 第26-27页 |
2.3 岩石动态损伤破坏模型 | 第27-30页 |
2.3.1 力平衡方程 | 第27-28页 |
2.3.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| 第28页 |
2.3.3 动态损伤本构关系 | 第28-30页 |
2.4 方程的有限元求解——COMSOL Multiphysics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岩石两孔爆破损伤数值模拟 | 第33-53页 |
3.1 岩体爆破损伤的COMSOL模型 | 第33-34页 |
3.2 应力波作用下双孔爆破损伤模拟 | 第34-38页 |
3.2.1 模型的建立 | 第34页 |
3.2.2 加载方式 | 第34页 |
3.2.3 模拟结果 | 第34-37页 |
3.2.4 本节小结 | 第37-38页 |
3.3 爆破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下双孔爆破损伤模拟 | 第38-45页 |
3.3.1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| 第38-39页 |
3.3.2 服从指数函数的爆生气体压力 | 第39-42页 |
3.3.3 服从Weibull函数的爆生气体压力 | 第42-45页 |
3.3.4 本节小结 | 第45页 |
3.4 不同孔间距的爆破数值模拟 | 第45-51页 |
3.4.1 计算模型 | 第45-46页 |
3.4.2 模拟结果 | 第46-51页 |
3.4.3 结论与分析 | 第5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地应力对爆破裂纹扩张的影响 | 第53-67页 |
4.1 地应力 | 第53-55页 |
4.1.1 地应力分布的一些基本规律 | 第53-55页 |
4.2 单孔单向地应力的爆破数值模拟 | 第55-61页 |
4.2.1 模型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4.2.2 模拟结果 | 第56-59页 |
4.2.3 数据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 双孔双向地应力的爆破数值模拟 | 第61-64页 |
4.3.1 模型的建立及加载方式 | 第61-62页 |
4.3.2 模拟结果 | 第62-64页 |
4.3.3 本节小结 | 第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7页 |
第5章 切缝爆破的成缝规律 | 第67-79页 |
5.1 定向断裂爆破 | 第67-70页 |
5.1.1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成缝理论 | 第68-69页 |
5.1.2 定向断裂控制方法 | 第69-70页 |
5.2 切缝药包定向断裂爆破 | 第70-72页 |
5.2.1 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机理 | 第70-71页 |
5.2.2 切缝药包的聚能作用 | 第71-72页 |
5.3 数值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| 第72-74页 |
5.3.1 模型尺寸与材料参数 | 第72-73页 |
5.3.2 网格划分 | 第73-74页 |
5.4 模拟结果 | 第74-7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