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 “虚假恐怖信息”的界定 | 第8-11页 |
(一) “恐怖信息”的含义 | 第8-9页 |
(二) “虚假”的内涵 | 第9页 |
(三) “虚假恐怖信息”的特征 | 第9-11页 |
二、 对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”问题的分析 | 第11-15页 |
(一) 影响长途客运汽车正常运行是否可以入罪 | 第11-12页 |
(二) 对“采取紧急措施”的理解 | 第12页 |
(三) 对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”证据的认定 | 第12-15页 |
三、 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他罪的关系 | 第15-21页 |
(一) 本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系 | 第15-16页 |
(二) 本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关系 | 第16-18页 |
(三) 本罪与诽谤罪的关系 | 第18-21页 |
四、 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定罪、量刑与赔偿 | 第21-27页 |
(一) 罪与非罪的界限 | 第21-22页 |
(二) 本罪有关量刑问题 | 第22-25页 |
(三) 对该罪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 | 第25-27页 |
五、 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立法完善 | 第27-30页 |
(一) 国外立法借鉴 | 第27页 |
(二) 对我国立法完善的思考 | 第27-30页 |
六、 结语 | 第30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致谢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