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国家法、宪法论文--地方自治法论文

论法治理念在我国民族关系协调中的运用

内容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一、选题背景与研究综述第9-11页
    二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1-13页
第一部分 当前民族关系协调存在的问题——以“职业亲属”和“利益垄断”案为例第13-20页
    一、“职业亲属”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案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简要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二、“利益垄断”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案例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行业协会”外衣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“品牌”化专营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简要分析第17页
    三、法学、法社会学角度的分析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不正常的规则引起不正常的状态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法的功能无法得到体现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法社会学的分析第18-20页
第二部分 民族关系协调中的矛盾及其原因第20-23页
    一、学界和实务界对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涉及经济因素的矛盾纠纷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混合型的矛盾纠纷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涉风俗习惯的矛盾纠纷第21页
    二、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执法活动引起的纠纷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经济利益诉求引起的纠纷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伤害民族感情引发的纠纷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歧视引起的纠纷第22-23页
第三部分 民族关系协调法治化的现状及意义第23-30页
    一、民族法制体系的健全对民族关系协调的重要影响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民族法制体系的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民族法制体系有待完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民族工作实务的现状和体会第25-26页
    二、民族工作法治化的必要性和任务第26-27页
    三、城市民族工作更需要法治化理念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性第28-30页
第四部分 民族关系协调法治化的路径选择第30-36页
    一、依法协调民族关系的重要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依法行政与民族事务依法管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民族关系协调的紧迫性和意义第31页
    二、民族关系协调法治化的路径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围绕中心,突出重点,以新的内容深化普法工作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结合实际,贴近群众,以新的形式开展普法工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着眼长远,强化建设,以新的理念完善落实民族法规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完善民族法律体系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依法处理突发事件,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7页
致谢第37页

论文共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
下一篇: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评价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