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6页 |
一、 问题缘起和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二、 研究概述 | 第11-13页 |
三、 本文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四、 文章的架构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违法无效合同判断标准的规范分析和学术史梳理 | 第16-24页 |
一、 法律规范分析 | 第16-19页 |
二、 学术史的梳理 | 第19-24页 |
第二章 案例中违法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 | 第24-33页 |
一、 关于法律位阶 | 第24-27页 |
二、 关于法律属性 | 第27-29页 |
三、 关于强制性规定的判定 | 第29页 |
四、 关于效力性规范 | 第29-31页 |
五、 关于法律后果 | 第31-32页 |
六、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违法无效合同的裁判理念 | 第33-43页 |
一、 裁判理念 | 第33-36页 |
二、 认定标准、裁判理念及其社会背景 | 第36-41页 |
三、 裁判标准和理念的影响因素 | 第41-42页 |
四、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违法无效合同认定中的利益衡量 | 第43-48页 |
一、 违法无效合同裁判标准的现状 | 第43页 |
二、 隐含在认定标准背后的利益衡量 | 第43-46页 |
三、 利益平衡——不是标准的标准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附录 1 公报案例表 | 第52-53页 |
附录 2 最高法院的司法政策表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