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

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11页
绪论第11-14页
一、现代性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脉络第14-25页
 (一) 现代、现代性与现代化第14-17页
  1. 现代的概念第14-15页
  2. 现代性的涵义第15-16页
  3. 现代性与现代化第16-17页
 (二) 现代性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第17-22页
  1. 形而上学的现代性理论第17-19页
  2. 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第19-21页
  3. 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第21-22页
 (三) 现代性的当代形象第22-25页
  1. 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第22-23页
  2. 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第23-25页
二、中国现代性面临的问题与出路第25-33页
 (一) 中国现代性的背景第25-27页
  1. 传统与现代性并存第25-26页
  2. 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存第26-27页
 (二) 中国现代性面临的问题第27-30页
  1. 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第27-28页
  2.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第28-29页
  3. 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矛盾第29-30页
 (三) 构建中国现代性的出路第30-33页
  1. 立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第30-31页
  2. 对西方经典现代性理论进行改革第31-32页
  3. 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指导第32-33页
三、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途径第33-43页
 (一) 坚定现代性立场第33-35页
  1. 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第33-34页
  2.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导向第34-35页
 (二) 培育理性精神第35-38页
  1. 培育理性精神的重要意义第35-36页
  2. 培育理性精神的具体内容第36-38页
 (三) 践行科学发展观第38-43页
  1. 坚持“以人为本”是建构中国现代性的重要内涵第38-40页
  2. 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体现的现代性内涵第40-43页
结语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5页
附录第45-47页
后记第47-4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
下一篇:21世纪初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