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治安工作论文--公共秩序管理论文

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0页
一、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(一)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选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 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研究述评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第14-16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思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研究创新第18页
    (四)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理论基础第19-20页
二、我国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第20-26页
    (一)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异质性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参与成员广泛,动员能力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 抗争形式多样,暴力性增加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利益相关者多,处置相对困难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 事件预见性强,防控相对容易第24页
    (二)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困境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地方利益结构失衡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第26页
三、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理第26-38页
    (一)政府单向决策模式导致潜在风险形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决策目标异化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 信息公开不充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 科学论证不足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 公众参与缺乏第30-31页
    (二)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失灵导致风险失控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风险意识缺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 风险评估主体单一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 风险评估的形式主义第33页
    (三)民众诉求渠道不畅导致风险积聚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诉求渠道缺乏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 诉求表达无力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 政府回应不足第35-36页
    (四)补偿救济机制不完善导致风险升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利益补偿机制不均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司法救济机制不畅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 社会化救济机制不完善第37-38页
四、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构建第38-50页
    (一)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制定适宜的决策目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完善项目信息公开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强化专家咨询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 鼓励公众参与第40页
    (二)完善项目风险评估机制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强化风险意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估模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 落实责任倒查机制第42-43页
    (三)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机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构建利益表达的社会平台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第45-46页
    (四)构建利益补偿救济机制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完善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健全司法救济制度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建立社会化救济机制第47-50页
结语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暴力索债行为的刑法定性研究--陈某绑架案的分析
下一篇: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失灵及其矫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