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提高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对策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玉米生产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地位上升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近年国内玉米消费量增长幅度较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玉米种植成本逐年增加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文献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社会调查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结构分析法第21页
    1.6 技术路线图第21-22页
第二章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概述第22-35页
    2.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区域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黑龙江省种植积温带划分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带第24-26页
    2.2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情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面积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总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单产第27页
    2.3 发展玉米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抵御旱灾能力较差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玉米品种繁杂且品质参差不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玉米病虫害偏重且呈频发趋势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农业生产机械化能力有待提高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单产水平低而成本高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土壤变薄肥力下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缺少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第34-35页
第三章 黑龙江玉米种植优势及风险性分析第35-42页
    3.1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优势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具有较大的玉米需求第37-38页
    3.2 黑龙江省持续扩大玉米面积的风险性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市场供给宽松短期难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临储政策调整势在必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重效益轻养地前景堪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薄弱第41-42页
第四章 美国玉米生产先进经验及启示第42-52页
    4.1 美国玉米生产先进经验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高度重视玉米育种和种子质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保持和培肥地力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增加种植密度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玉米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玉米灌溉技术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49-50页
    4.2 美国玉米生产启示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转变生产方式,实现玉米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强化育种技术,选育和推广多抗性玉米杂交品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改良耕作制度,推广高效精简实用的机械化作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健全服务体系,提升玉米生产技术转化能力第51-52页
第五章 提高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策略第52-62页
    5.1 种子是玉米稳产增产的关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制定主产区品种布局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抓紧筛选耐密多抗品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引导农民选择适宜品种第53页
    5.2 科学合理选择玉米栽培技术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大垄双行覆膜(大双直)栽培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偏垄栽培技术模式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比空技术模式第56-57页
    5.3 大力提高玉米机械化应用水平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大农机政策扶持力度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构建玉米全程机械化模式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推进农艺与农机相融合第58页
    5.4 全力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改善耕地条件,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加强科学施肥,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深入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第60页
    5.5 切实推进玉米防灾减灾工作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提高旱涝灾害的抵御能力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减少病虫害造成的玉米减产第60-61页
    5.6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第61-62页
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阴部神经的解剖学研究
下一篇:海拉尔盆地乌东贝中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