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--农场论文

兵团团场经营体制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设计--以185团为例

导师评阅表第3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导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对农业公司现代化发展的研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关于农业公司现代化的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关于农村基本制度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现实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目标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14-15页
第2章 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评述第15-20页
    2.1 现代农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农业的公司化经营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理论依据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新佃农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地主体博弈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交易费用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委托—代理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理论第18-20页
第3章 当前兵团农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分析以及经营体制改革方向的选择第20-23页
    3.1 当前兵团农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农业家庭分散式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冲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当前体制下职工的预期与现实的矛盾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分配机制不顺,经营主体权责不明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协调第21页
    3.2 兵团团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方向选择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科思定律对团场制度效率的解释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团场制度安排与技术进步第22-23页
第4章 一八五团场情况以及影响体制因素的分析第23-28页
    4.1 一八五团基本情况第23-24页
    4.2 一八五团场经营体制改革中障碍因素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经营主体的确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团场与公司的关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连队职能的转换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农业公司的主营项目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生产的标准化进程第25页
    4.3 兵团角度下对一八五团场经营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农产品市场化体系不完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其他因素的制约第27-28页
第5章 一八五团经营体制改革方案设计第28-35页
    5.1 一八五团经营体制改革的思路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一八五团经营体制改革的前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一八五团经营体制改革后利益主体的重新定位第28-29页
    5.2 一八五团场公司化经营模式的构建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农业公司的建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农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农业公司财政财务设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农业公司的结构设计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农业公司基层规划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农业公司考核制度的设计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农业公司职工收入设定第33-35页
第6章 一八五团经营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第35-37页
    6.1 加大调整团场产业和经济结构第35页
    6.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第35页
    6.3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,提升屯垦戍边能力第35-36页
    6.4 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第36页
    6.5 对资源利用要合理,对环境要加强保护措施第36页
    6.6 加强农业政策力度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40页
致谢第40-41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成果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石河子垦区沙产业发展研究
下一篇:富民安居工程实施效果研究--以尼勒克木斯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