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3页 |
1.1 垃圾渗滤液 | 第13-17页 |
1.1.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特性 | 第13-15页 |
1.1.2 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 | 第15-16页 |
1.1.3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处理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2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 | 第17-29页 |
1.2.1 O_3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 | 第17-23页 |
1.2.2 O_3/H_2O_2处理垃圾渗滤液 | 第23-25页 |
1.2.3 O_3/UV处理垃圾渗滤液 | 第25-26页 |
1.2.4 O_3-生物法联用工艺 | 第26-29页 |
1.3 生物活性炭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现状 | 第29-30页 |
1.4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| 第30-33页 |
1.4.1 研究意义 | 第30-32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臭氧氧化处理试验用水 | 第33-50页 |
2.1 材料和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1.1 试验装置 | 第33-34页 |
2.1.2 试验用水 | 第34页 |
2.1.3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2 臭氧氧化时间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| 第35-40页 |
2.2.1 不同氧化时间下的COD去除 | 第35-36页 |
2.2.2 不同氧化时间对可生化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2.3 不同氧化时间下的色度和UV_(254)去除 | 第37-39页 |
2.2.4 不同氧化时间下试验用水的全波长扫描 | 第39-40页 |
2.3 初始pH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| 第40-45页 |
2.3.1 不同pH下的COD去除 | 第40-41页 |
2.3.2 不同pH下的TOC去除 | 第41-43页 |
2.3.3 不同pH下的色度去除 | 第43页 |
2.3.4 不同pH下的UV_(254)去除 | 第43-45页 |
2.4 自由基抑制剂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2.4.1 自由基抑制剂对去除COD、TOC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2.4.2 自由基抑制剂对去除色度的影响 | 第47页 |
2.4.3 自由基抑制剂对去除UV_(254)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臭氧氧化-BAC小试研究 | 第50-64页 |
3.1 材料和方法 | 第50-53页 |
3.1.1 试验装置 | 第50-51页 |
3.1.2 测试方法 | 第51-53页 |
3.2 BAC水力停留时间对臭氧氧化-单级BAC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3.3 臭氧氧化-两级BAC处理试验用水 | 第56-59页 |
3.4 臭氧氧化-BAC工艺沿程有机组分变化 | 第59-6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臭氧氧化-BAC放大试验 | 第64-83页 |
4.1 材料和方法 | 第64-66页 |
4.1.1 试验装置 | 第64-65页 |
4.1.2 测试方法 | 第65-66页 |
4.2 臭氧氧化-BAC放大试验 | 第66-71页 |
4.2.1 臭氧-BAC放大工艺对COD的去除 | 第66-67页 |
4.2.2 臭氧-BAC放大工艺对TOC的去除 | 第67-68页 |
4.2.3 臭氧-BAC放大工艺对色度的去除 | 第68-69页 |
4.2.4 臭氧-BAC放大工艺对UV_(254)的去除 | 第69-70页 |
4.2.5 臭氧-BAC放大工艺对总氮、总磷的去除 | 第70-71页 |
4.3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-BAC试验 | 第71-75页 |
4.3.1 AC-臭氧-BAC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| 第72-73页 |
4.3.2 AC-臭氧-BAC对色度的去除 | 第73-74页 |
4.3.3 AC-臭氧-BAC对UV_(254)的去除 | 第74-75页 |
4.4 臭氧氧化-BAC工艺沿程水质分析 | 第75-81页 |
4.4.1 有机组分的变化 | 第76-79页 |
4.4.2 工艺各单元出水全波长扫描 | 第79-80页 |
4.4.3 重金属及无机组分的变化 | 第80-81页 |
4.5 投资估算与运行成本预测 | 第81-8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6页 |
5.1 结论 | 第83-85页 |
5.2 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