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言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信用卡恶意透支概述 | 第13-20页 |
第一节 “信用卡”的范围界定 | 第13-15页 |
一、 金融领域的“信用卡” | 第13-14页 |
二、 刑法领域的“信用卡”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信用卡的“透支限额”与“透支期限” | 第15-17页 |
一、 对“透支限额”的理解 | 第15-16页 |
二、 对“透支期限”的理解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“恶意透支”的界定 | 第17-20页 |
一、 “恶意透支”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二、 恶意透支与善意透支的区分路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恶意透支犯罪主观构成要件解析 | 第20-28页 |
第一节 对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理解 | 第20-23页 |
一、 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客观认定标准 | 第20-21页 |
二、 对“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”的认识 | 第21-22页 |
三、 “非法占有目的”产生的时间对罪与非罪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对恶意透支主体“持卡人”的理解 | 第23-28页 |
一、 持卡人的“合法性”资格问题 | 第23-24页 |
二、 “合法性”存在瑕疵时恶意透支行为的定性 | 第24-28页 |
第三章 恶意透支犯罪客观构成要件解析 | 第28-37页 |
第一节 “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”的司法认定 | 第28-32页 |
一、 催收的有效形式 | 第28-29页 |
二、 有效催收的时间 | 第29-31页 |
三、 部分还款对于催收效力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恶意透支犯罪数额的问题探讨 | 第32-37页 |
一、 恶意透支数额是否应包括利息 | 第32-33页 |
二、 银行系统计算的透支本金是否已包括利息在内 | 第33-35页 |
三、 恶意透支与其他信用卡诈骗行为并存时的数额认定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恶意透支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的思考 | 第37-41页 |
第一节 从恶意透支背后审视发卡银行的责任 | 第37-38页 |
一、 信用卡业务有待进一步规范 | 第37页 |
二、 信用卡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建立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恶意透支较之于其他信用卡诈骗行为的特殊性 | 第38-39页 |
一、 恶意透支行为不具有“诈骗”的根本属性 | 第38-39页 |
二、 恶意透支行为的本质属性是滥用信用 | 第39页 |
第三节 恶意透支独立成罪的探讨 | 第39-41页 |
一、 恶意透支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二、 恶意透支独立成罪的可行性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4-45页 |
后记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