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

我国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测度及监管对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、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文献简析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3-15页
第2章 影子银行业务分类及监管的相关理论第15-27页
    2.1 两类影子银行业务概念的提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影子银行业务概念界定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分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第16-17页
    2.2 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分析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影子银行业务的作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途径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影子银行业务监管理论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监管相关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影子银行监管现状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外部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测度第27-38页
    3.1 基于GARCH-VAR模型的风险测度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对象选择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数据來源和说明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证模型建立及数据检验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模型结果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3.2 基于GARCH-COVAR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CoVaR风险测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溢出风险价值和风险溢出强度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证结果分析第36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4章 内部影子业务风险测度第38-46页
    4.1 研究对象选取和数据处理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对象选取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Z—score计算第38-40页
    4.2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据检验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第41-42页
    4.3 结果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4.4 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对策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加强金融监管的协同作用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多维度监管影子银行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健全影子银行机构的自律机制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44-4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结论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0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附录 1第53-59页
附录 2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对R&D投入影响研究
下一篇:中国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