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铀污染水体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1.1 铀在水环境中的特性 | 第10-11页 |
1.1.2 水环境中铀的来源 | 第11-12页 |
1.1.3 铀废水的危害以及国内外铀污染标准 | 第12-13页 |
1.2 含铀废水传统处理法 | 第13-15页 |
1.3 含铀废水微生物处理法 | 第15-19页 |
1.3.1 概述 | 第15-16页 |
1.3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6页 |
1.3.3 微生物吸附铀的机理 | 第16-18页 |
1.3.4 微生物去除铀的应用前景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4.1 研究意义 | 第19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5 本文创新点 | 第19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8页 |
2.1 试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0-21页 |
2.1.1 主要试剂 | 第20页 |
2.1.2 主要仪器 | 第20-21页 |
2.2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| 第21-22页 |
2.2.1 培养基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2.2.2 培养基的灭菌 | 第22页 |
2.3 大肠杆菌的恢复培养与扩大培养 | 第22-23页 |
2.4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肠杆菌菌悬液的浓度 | 第23页 |
2.5 微生物去除铀的试验 | 第23-24页 |
2.5.1 植酸处理大肠杆菌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5.2 吸附实验 | 第24页 |
2.6 钒酸铵氧化滴定法 | 第24-26页 |
2.6.1 钒酸铵滴定法的原理 | 第24-25页 |
2.6.2 铀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25页 |
2.6.3 其他试剂 | 第25页 |
2.6.4 标定 | 第25-26页 |
2.6.5 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| 第26页 |
2.7 吸附前后仪器表征 | 第26-27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6页 |
3.1 E.coli 配合植酸吸附 U(Ⅵ)的单因素试验 | 第28-32页 |
3.1.1 pH值对E.coli配合植酸吸附U(Ⅵ)效果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1.2 铀初始浓度对E.coli配合植酸吸附U(Ⅵ)效果的影响 | 第29页 |
3.1.3 吸附时间对E.coli配合植酸吸附U(Ⅵ)效果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1.4 菌液浓度对E.coli配合植酸吸附U(Ⅵ)效果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1.5 大肠杆菌与植酸单独对铀的吸附试验 | 第31-32页 |
3.2 SEM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 EDS分析 | 第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6页 |
第4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36-38页 |
4.1 结论 | 第36页 |
4.2 建议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2页 |
成果目录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