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 引言 | 第7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| 第8页 |
1.3 研究的框架结构 | 第8-9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9-11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2.1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体系 | 第11-12页 |
2.1.1 传统信用风险模型 | 第11页 |
2.1.2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 | 第11-12页 |
2.2 国外市政债券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3 国内城投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3-15页 |
3. 我国城投债的现状分析 | 第15-28页 |
3.1 城投债的概念与分类 | 第15-16页 |
3.2 我国城投债的历史沿革 | 第16-18页 |
3.2.1 城投债的诞生 | 第17页 |
3.2.2 初期发展 | 第17页 |
3.2.3 快速发展 | 第17页 |
3.2.4 跨越式增长 | 第17-18页 |
3.2.5 规范发展 | 第18页 |
3.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市场概况与结构特征 | 第18-23页 |
3.3.1 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增幅明显,融资渠道多样化 | 第18-20页 |
3.3.2 融资平台隐性加杠杆,融资成本不断提高 | 第20-22页 |
3.3.3 信用风险逐渐累积,但并未出现实质性违约 | 第22-23页 |
3.4 我国城投债的市场概况与结构特征 | 第23-28页 |
3.4.1 城投债发行规模激增,但“量升质降” | 第23-25页 |
3.4.2 到期高峰集中在2018-2020年,违约概率不大 | 第25-26页 |
3.4.3 交运、公用和城建子版块各有特征 | 第26-27页 |
3.4.4 信用评级下调时有发生,有些成为高收益债 | 第27-28页 |
4. 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| 第28-37页 |
4.1 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概述 | 第28页 |
4.2 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要素 | 第28-31页 |
4.2.1 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| 第29-31页 |
4.2.2 地方政府的偿债意愿 | 第31页 |
4.2.3 地方政府的补贴程度 | 第31页 |
4.3 平台公司财务风险要素 | 第31-37页 |
4.3.1 平台公司经营特征 | 第31-33页 |
4.3.2 平台公司财务特点 | 第33-35页 |
4.3.3 平台公司财务风险关注点 | 第35-37页 |
5. 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37-48页 |
5.1 方法选择 | 第37页 |
5.2 变量设置与数据选取 | 第37-39页 |
5.2.1 因变量设置 | 第37页 |
5.2.2 自变量设置 | 第37-38页 |
5.2.3 数据选取与处理 | 第38-39页 |
5.3 描述性统计 | 第39-42页 |
5.3.1 因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39-40页 |
5.3.2 自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40-42页 |
5.4 模型构建与模型假设 | 第42-43页 |
5.5 相关性检验及回归结果 | 第43-47页 |
5.5.1 AA+等级样本相关性检验及回归结果 | 第43-45页 |
5.5.2 AA等级样本相关性检验及回归结果 | 第45-47页 |
5.6 分析与小结 | 第47-48页 |
6.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8-5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8页 |
6.2 城投债信用风险控制的建议 | 第48-51页 |
6.2.1 从城投公司角度的信用风险控制建议 | 第48-49页 |
6.2.2 从地方政府角度的信用风险控制建议 | 第49-50页 |
6.2.3 从中介机构角度的信用风险控制建议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