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刑法》第37条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研究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引言 | 第8-10页 |
2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拆分解读 | 第10-17页 |
2.1 “犯罪情节轻微”的语义剖析 | 第10-14页 |
2.1.1 犯罪情节的内涵厘定 | 第10-12页 |
2.1.2 “轻微”的判断维度 | 第12-14页 |
2.2 “不需要判处刑罚”的核心要义 | 第14-15页 |
2.3 “可以免予刑事处罚”的精神意蕴 | 第15-17页 |
3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| 第17-21页 |
3.1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理论困境 | 第17-18页 |
3.1.1 是否对刑法边界解构的困惑 | 第17-18页 |
3.1.2 是否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的困惑 | 第18页 |
3.2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实践困境 | 第18-21页 |
3.2.1 是否为独立免除刑罚事由的困惑 | 第18-19页 |
3.2.2 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度模糊 | 第19-21页 |
4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价值内核 | 第21-28页 |
4.1 “定罪免刑”的理论价值 | 第21-24页 |
4.1.1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| 第21-22页 |
4.1.2 征表刑法谦抑性 | 第22-23页 |
4.1.3 彰显刑罚个别化价值 | 第23-24页 |
4.2 “定罪免刑”的实践价值 | 第24-28页 |
4.2.1 契合罪刑法定原则 | 第24-25页 |
4.2.2 符合犯罪与刑罚关系发展态势 | 第25-26页 |
4.2.3 耦合制裁犯罪行为人现实需要 | 第26-28页 |
5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适用方式与适用标准 | 第28-49页 |
5.1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适用方式 | 第28-32页 |
5.1.1 从体系定位中探寻 | 第28-31页 |
5.1.2 从法律依据中考量 | 第31-32页 |
5.2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适用标准 | 第32-49页 |
5.2.1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适用罪名 | 第32-35页 |
5.2.2 “定罪免刑”规定的个案量定 | 第35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