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23页 |
0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3页 |
0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0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0.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| 第13-20页 |
0.2.1 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0.2.2 装备制造业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0.2.3 DEA方法研究综述 | 第17-20页 |
0.3 论文的研究体系 | 第20-23页 |
0.3.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0.3.2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| 第20-21页 |
0.3.3 论文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| 第21-23页 |
1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 | 第23-33页 |
1.1 技术创新效率内涵阐释 | 第23-27页 |
1.1.1 技术创新效率基本概念 | 第23-25页 |
1.1.2 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分析 | 第25-26页 |
1.1.3 技术创新效率主要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2 改进的DEA及适应性分析 | 第27-33页 |
1.2.1 DEA的基本模型 | 第27-29页 |
1.2.2 改进的DEA模型——C2R模型 | 第29-31页 |
1.2.3 数据包络分析的思路和步骤 | 第31-32页 |
1.2.4 DEA方法对技术创新效率分析的适用性 | 第32-33页 |
2 装备制造业评价技术创新效率指标的选取 | 第33-43页 |
2.1 选取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2.2 指标的分析 | 第34-37页 |
2.2.1 投入指标 | 第35-36页 |
2.2.2 产出指标 | 第36-37页 |
2.3 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7-43页 |
2.3.1 指标的聚类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3.2 指标的合并 | 第38-43页 |
3 基于DEA的东北三省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 | 第43-57页 |
3.1 实证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7页 |
3.1.1 指标的赋权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1.2 模型介绍 | 第44-47页 |
3.2 数据选择说明 | 第47-55页 |
3.2.1 数据选取 | 第47页 |
3.2.2 数据来源 | 第47-50页 |
3.2.3 数据缺失值处理 | 第50-51页 |
3.2.4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| 第51-55页 |
3.3 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结果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3.1 实证结果解释 | 第55页 |
3.3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55-57页 |
4 结论与建议 | 第57-62页 |
4.1 主要结论 | 第57-58页 |
4.2 政策建议 | 第58-62页 |
4.2.1 政府优化产业政策,充分调动并发挥市场作用 | 第58-59页 |
4.2.2 提高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利用率,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| 第59-60页 |
4.2.3 税收注重普惠性和特惠性政策调节相结合,科学选择优惠对象 ????? 50 | 第60页 |
4.2.3 促进技术创新理念分享和科技成果市场化,鼓励创新产品出. ????? 51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