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DG-PET动态建模分析对肿瘤、炎症和棕色脂肪组织的鉴别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21页 |
1.1.1 FDG-PET介绍 | 第11-13页 |
1.1.2 FDG-PET造成的假阳性诊断结果 | 第13-17页 |
1.1.3 PET静态扫描与PET双时相扫描 | 第17-18页 |
1.1.4 PET动态扫描与示踪剂动力学模型 | 第18-20页 |
1.1.5 现存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1.2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1-23页 |
1.2.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| 第21-22页 |
1.2.2 本课题创新性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小鼠肿瘤、炎症和棕色脂肪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3-36页 |
2.1 前言 | 第23页 |
2.2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23-25页 |
2.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2.2 自行配制的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3 小鼠皮下和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 | 第25-30页 |
2.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8页 |
2.3.2 实验结果 | 第28-30页 |
2.4 小鼠皮下、原位和自发炎症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3页 |
2.4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4.2 实验结果 | 第32-33页 |
2.5 小鼠棕色脂肪活性刺激 | 第33页 |
2.5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3页 |
2.5.2 实验结果 | 第33页 |
2.6 讨论 | 第33-34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PET动态数据采集 | 第36-48页 |
3.1 前言 | 第36页 |
3.2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36页 |
3.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36页 |
3.2.2 自行配制的试剂 | 第36页 |
3.3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0页 |
3.3.1 实验动物组别 | 第36-37页 |
3.3.2 MicroPET/CT扫描方案 | 第37-40页 |
3.4 实验结果 | 第40-46页 |
3.4.1 肿瘤PET数据采集结果 | 第40-41页 |
3.4.2 炎症PET数据采集结果 | 第41-43页 |
3.4.3 棕色脂肪PET数据采集结果 | 第43-44页 |
3.4.4 肿瘤与炎症假阳性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4.5 肿瘤与棕色脂肪假阳性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 讨论 | 第46-4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PET数据分析 | 第48-66页 |
4.1 前言 | 第48页 |
4.2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8-52页 |
4.2.1 感兴趣区域(ROI)的确定 | 第48-50页 |
4.2.2 静态数据分析方法 | 第50-51页 |
4.2.3 动态数据分析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2.4 统计分析方法 | 第52页 |
4.3 分析结果 | 第52-63页 |
4.3.1 肿瘤与炎症病灶结果分析 | 第52-60页 |
4.3.2 肿瘤与棕色脂肪结果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4 讨论 | 第63-6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66页 |
5.2 后续工作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6页 |
附录1 符号说明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7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