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中间产物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微生物降解中的作用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10-44页
    1.1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概述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含氮杂环化合物简介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苯并三唑介绍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吲哚介绍第14-16页
    1.2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6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化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化学氧化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苯并三唑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吲哚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紫外辐射与生物技术组合的处理技术第33-35页
    1.3 生物脱氮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硝化反应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反硝化反应第39-40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41页
    1.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41-42页
    1.6 创新点第42页
    1.7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2-44页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-49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4-45页
    2.2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45-46页
    2.3 微生物菌的驯化及反应器挂膜第46页
    2.4 实验仪器的使用第46-49页
第3章 苯并三唑的紫外光降解第49-65页
    3.1 设计思路第49-50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装置的构建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方案第52页
    3.3 苯并三唑紫外光降解过程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光解产物确定及途径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苯并三唑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性质研究第54-55页
    3.4 苯并三唑紫外光降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紫外光辐照强度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苯并三唑水溶液pH值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羟基自由基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天然有机物(腐殖酸)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碳酸氢根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无机阴离子对苯并三唑降解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节第64-65页
第4章 紫外光辐射和生物膜氧化同步/分步耦合降解苯并三唑第65-77页
    4.1 设计思路第65-66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苯并三唑降解菌的驯化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生物膜反应器及挂膜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实验方案第69-70页
    4.3 三种方案对苯并三唑去除作用的对比第70-71页
    4.4 苯并三唑紫外光解中间产物的变化第71-72页
    4.5 紫外光解产物全部加入对苯并三唑生物降解的效果第72-73页
    4.6 紫外光解产物单独加入对苯并三唑生物降解的效果第73-75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节第75-77页
第5章 吲哚的紫外光降解第77-88页
    5.1 设计思路第77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装置的构建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验方案第78页
    5.3 吲哚的紫外光降解过程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紫外光降解吲哚水溶液现象及相关理论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吲哚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性质研究第79-80页
    5.4 吲哚紫外光降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紫外光辐照强度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吲哚水溶液pH值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羟基自由基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天然有机物(腐殖酸)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碳酸氢根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7 无机阴离子对吲哚降解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7-88页
第6章 外源电子供体在生物降解吲哚及矿化中的作用研究第88-109页
    6.1 设计思路第88-89页
    6.2 实验方法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吲哚好氧降解菌的驯化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生物膜反应器设计、挂膜及吲哚缺氧降解菌驯化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实验方案第92-93页
    6.3 三种方案对吲哚去除的作用对比第93-95页
    6.4 吲哚的好氧微生物降解第95-97页
    6.5 吲哚的缺氧微生物降解第97-98页
    6.6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时中间产物的研究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靛红的变化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邻氨基苯甲酸的变化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N-甲酰氨基苯甲酸的变化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6.4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2-吲哚酮的变化第101-102页
    6.7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的矿化研究第102-103页
    6.8 几种中间产物的好氧降解研究第103-107页
    6.9 本章小结第107-109页
第7章 交替好氧/缺氧体系对含吲哚废水综合去除效果研究第109-124页
    7.1 设计思路第109页
    7.2 实验方法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生物膜反应器设计、挂膜及吲哚好氧/缺氧降解菌驯化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驯化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实验方案第111-112页
    7.3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氮素变化的研究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氨氮的变化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亚硝氮的变化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吲哚好氧/缺氧微生物降解中硝氮的变化第114-115页
    7.4 吲哚矿化程度与溶解氧的关系第115-116页
    7.5 吲哚的准好氧降解第116-117页
    7.6 中间产物的缺氧降解第117-120页
    7.7 交替好氧/缺氧体系对吲哚的综合去除效果探讨第120-123页
    7.8 本章小结第123-124页
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24-126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124页
    8.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124-126页
参考文献第126-13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9-140页
致谢第140-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即刻种植的研究进展
下一篇:基层医院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代谢评估的临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