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工业部门经济论文

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绪论第7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7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的背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、研究方法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方法第15-17页
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第17-23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防工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民用工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军民融合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家创新体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第20页
    2.3 构建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的必要性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是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,保证国民经济顺畅运行的必然选择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有利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,促进技术进步,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有利于国防基础的提高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新途径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是国防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第22-23页
3 我国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现状分析第23-29页
    3.1 历史沿革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初创期(1949年~1977年)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探索期(1978~1999年)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发展时期(1999~)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取得的重要成绩第25-26页
    3.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宏观层面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中观层面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微观层面第28-29页
4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的国际借鉴第29-37页
    4.1 美国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通过颁布和制定法规政策推进军民融合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协调军民融合的实施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政府引导、推动军工企业并购、重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,实现军民技术的双向转移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组建军民融合的创新主体,培育开放型产业链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加强国防采办管理,提倡民用标准第31页
    4.2 俄罗斯第31-33页
    4.3 欧盟第33-34页
    4.4 日本第34页
    4.5 以色列第34-35页
    4.6 对构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的启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融合的过程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,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市场化是军工经济与民用经济相融合的有效形式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推动军工企业改革,组建强大的军工企业集团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全球化的视角考虑融合问题第36-37页
5 我国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的构建第37-49页
    5.1 军民分割及理想状态下的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第37-38页
    5.2 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指导思想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本原则第39-41页
    5.3 建设目标第41页
    5.4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构建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体制构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主体要素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主体框架第47-49页
6 构建我国国防科工业军民融合式创新体系的措施建议第49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点单式志愿服务研究--以保定市X社区为例
下一篇:羟乙基淀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