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课题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词汇语音识别脑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拼音文字词汇语音认知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汉字语音认知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基于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的汉字语音识别脑机制同音字效应研究基础 | 第15-25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大脑生理结构及功能区域划分 | 第15-17页 |
2.3 脑电信号产生原理 | 第17页 |
2.4 脑电事件相关电位在词汇识别研究方面的应用基础 | 第17-21页 |
2.4.1 事件相关电位(Event related potential ,ERP) | 第17-18页 |
2.4.2 识别波 | 第18-19页 |
2.4.3 识别波的实验范式 | 第19页 |
2.4.4 识别波与词汇识别 | 第19-21页 |
2.5 事件相关电位的采集电极放置 | 第21-23页 |
2.6 事件相关电位信号采集过程 | 第23-24页 |
2.7 脑电信号采集注意事项 | 第24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汉字语音识别脑机制同音字效应分类研究 | 第25-30页 |
3.1 引言 | 第25页 |
3.2 问题提出以及研究假设 | 第25-26页 |
3.2.1 问题提出 | 第25-26页 |
3.2.2 研究假设 | 第26页 |
3.3 实验汉字材料收集与各项影响因素匹配 | 第26-29页 |
3.3.1 影响文字识别的因素 | 第26-28页 |
3.3.2 实验汉字材料收集 | 第28-2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汉字语音识别脑机制同音字效应实验设计 | 第30-40页 |
4.1 引言 | 第30页 |
4.2 实验目的 | 第30页 |
4.3 实验刺激 | 第30-31页 |
4.4 实验流程 | 第31-32页 |
4.5 实验呈现设计 | 第32-35页 |
4.6 ERP信号采集 | 第35-38页 |
4.6.1 信号采集系统组成 | 第35-36页 |
4.6.2 电极帽与重点观测电极 | 第36-37页 |
4.6.3 信号采集前期准备及采集过程 | 第37-38页 |
4.7 实验被试及实验环境 | 第38-39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数据与结果分析 | 第40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40页 |
5.2 脑电信号的特征及干扰源 | 第40-41页 |
5.3 脑电信号的预处理 | 第41-50页 |
5.3.1 合并行为数据(Merge behavior data) | 第41页 |
5.3.2 脑电预览 | 第41-43页 |
5.3.3 伪迹剔除或矫正(Artifact rejection 或 Artifact correction) | 第43-45页 |
5.3.4 数字滤波(Flitering) | 第45-46页 |
5.3.5 脑电分段(Epoch) | 第46-48页 |
5.3.6 基线校正(Baseline correction) | 第48页 |
5.3.7 去除伪迹(Artifact rejection) | 第48页 |
5.3.8 叠加平均 | 第48-50页 |
5.4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| 第50-56页 |
5.4.1 求差异波 | 第50-51页 |
5.4.2 总平均(Group Average) | 第51-52页 |
5.4.3 脑内源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4.4 测量、峰值计算 | 第55-56页 |
5.5 实验结果 | 第56-5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录 | 第66-69页 |
表一 非同音字材料T1 | 第66页 |
表二 低同音度字材料T2 | 第66-67页 |
表三 低同音度字材料T3 | 第67页 |
表四 高同音度字材料T4 | 第67-68页 |
表五 高同音度字材料T5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