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1.2.1 生态安全内涵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2 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3.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2 长株潭城市群概况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| 第22-32页 |
2.1 研究区域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2 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| 第23-27页 |
2.2.1 区域自然环境 | 第23-24页 |
2.2.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4-27页 |
2.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现状 | 第27-32页 |
2.3.1 土地资源特征 | 第27-28页 |
2.3.2 水环境特征 | 第28-30页 |
2.3.3 大气环境状况 | 第30-31页 |
2.3.4 自然灾害状况 | 第31-32页 |
3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| 第32-47页 |
3.1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32页 |
3.2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及其变化 | 第32-39页 |
3.2.1 整体景观结构与特征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.2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| 第34-39页 |
3.3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| 第39-47页 |
3.3.1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分类与制图 | 第39-40页 |
3.3.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0-41页 |
3.3.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3.3.4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与分级 | 第42-43页 |
3.3.5 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7页 |
4 长株潭城市群综合生态安全评价 | 第47-65页 |
4.1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7-50页 |
4.1.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| 第47-48页 |
4.1.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48-50页 |
4.2 评价方法 | 第50-54页 |
4.2.1 评价等级及标准值的确定 | 第50-52页 |
4.2.2 权重的确定 | 第52页 |
4.2.3 隶属度的确定 | 第52-54页 |
4.3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54页 |
4.4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 | 第54-62页 |
4.4.1 确定权重 | 第54-55页 |
4.4.2 确定隶属度 | 第55-56页 |
4.4.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| 第56-58页 |
4.4.4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5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影响因子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5.1 因子推算 | 第62-63页 |
4.5.2 结果分析 | 第63-65页 |
5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对策分析 | 第65-69页 |
5.1 大力发展经济 | 第65页 |
5.2 加大环保和科教投入 | 第65-66页 |
5.3 控制人口增长,提高人口素质,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| 第66页 |
5.4 完善城市群景观建设 | 第66-67页 |
5.5 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同治协调机制 | 第67-68页 |
5.6 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 | 第68-69页 |
6 结论 | 第69-72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9-70页 |
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