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剂学论文--制剂学论文

cRGD修饰的载阿霉素酸敏感胶束的构建及抗肿瘤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11-22页
    1. 刺激响应型纳米给药系统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pH敏感型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还原敏感型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温度敏感型第13-14页
    2. RGD多肽介导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第14-15页
    3. 纳米载体的摄取途径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巨胞饮途径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网格蛋白-小窝蛋白非依赖途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5 纳米载体的多途径内吞第17-19页
    4. 阿霉素的简介第19页
    5. 聚合物材料的简介第19-20页
    6. 课题的设计理念及意义第20-22页
第一章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第22-25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第22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聚合物的合成第22-23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 4 讨论与小结第24-25页
第二章pH敏感胶束的制备及表征第25-33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试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第25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DOX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pH敏感胶束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pH敏感胶束的表征第26-28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DOX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胶束粒径、电位、PDI、包封率及载药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胶束的体外释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胶束的血清稳定性第31-32页
    4 讨论与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pH敏感胶束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第33-48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试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第33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细胞培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细胞毒性实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细胞摄取实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 摄取机制考察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细胞内定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6 数据统计分析第37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细胞摄取考察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摄取机制考察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胶束pH敏感性考察第45-46页
    4 讨论与小结第46-48页
第四章pH敏感胶束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第48-54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试剂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动物第48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B16 荷瘤鼠模型的建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DOX给药剂量的筛选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心脏病理切片观察第49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DOX给药剂量的筛选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心脏病理切片观察第51-52页
    4 讨论与小结第52-54页
全文总结第54-56页
后续工作与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4页
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4-65页
缩略词表第65-67页
致谢第67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集体行为因何发生并升级?--我国群体性事件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
下一篇:新时期小说中矿工形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