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2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6-7页 |
1.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6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6-7页 |
1.2 风力发电的现状 | 第7-9页 |
1.2.1 世界风力发电的现状 | 第7-8页 |
1.2.2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 | 第8-9页 |
1.3 课题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与稳态模型 | 第12-20页 |
2.1 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| 第12-13页 |
2.2 风电机组的主要类型 | 第13-15页 |
2.2.1 恒速恒频异步风机 | 第13-14页 |
2.2.2 变速恒频双馈感应风机 | 第14页 |
2.2.3 变速变频直驱同步风机 | 第14-15页 |
2.3 变速恒频双馈感应风机 | 第15-18页 |
2.3.1 双馈感应风机的稳态模型 | 第15-17页 |
2.3.2 风力发电机传递到系统的有功功率 | 第17-18页 |
2.3.3 风力发电机传递到系统的无功功率 | 第1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风电并网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 | 第20-40页 |
3.1 电压稳定的概念和机理 | 第20页 |
3.2 电压稳定性的静态分析 | 第20-24页 |
3.2.1 dQ/ dU稳定判据 | 第20-22页 |
3.2.2 PU曲线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2.3 UQ曲线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3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24-31页 |
3.3.1 连续潮流法 | 第25-26页 |
3.3.2 灵敏度分析法 | 第26-27页 |
3.3.3 奇异值分解法 | 第27-29页 |
3.3.4 特征值分析法 | 第29-31页 |
3.4 静态电压稳定性指标 | 第31-35页 |
3.4.1 灵敏度指标 | 第31-32页 |
3.4.2 特征值/奇异值指标 | 第32-33页 |
3.4.3 基于潮流解对的电压不稳定临近指标VIPI | 第33-34页 |
3.4.4 基于一般潮流解的L指标 | 第34-35页 |
3.5 风电场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| 第35-38页 |
3.5.1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5.2 双馈风机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性 | 第3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无功优化算法 | 第40-46页 |
4.1 传统无功优化算法 | 第40-41页 |
4.2 人工智能优化算法 | 第41-4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含风电场系统无功电压控制方法以及算例分析 | 第46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46页 |
5.2 研究所选风机类型 | 第46页 |
5.3 研究所选无功补偿设备 | 第46-47页 |
5.4 研究所选静态电压稳定指标 | 第47-48页 |
5.5 研究所选无功优化算法 | 第48页 |
5.6 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| 第48-51页 |
5.6.1 确定目标函数 | 第49-50页 |
5.6.2 约束条件 | 第50-51页 |
5.7 算例和分析 | 第51-59页 |
5.7.1 算例分析一 | 第51-53页 |
5.7.2 算例分析二 | 第53-59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60页 |
6.2 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