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4 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5 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6 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7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8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 民营图书公司概述 | 第19-26页 |
2.1 民营图书公司发展历程 | 第19-20页 |
2.2 民营图书公司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| 第20-21页 |
2.2.1 国家政策支持 | 第20页 |
2.2.2 图书馆数量少且发展程度低 | 第20页 |
2.2.3 民营图书公司发展遇到新的瓶颈 | 第20-21页 |
2.3 民营图书公司相关企事业单位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3.1 出版社对于民营图书公司的影响分析 | 第21页 |
2.3.2 图书馆对于民营图书公司的影响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3.3 新兴的网络图书销售对于民营图书公司的影响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4 民营图书公司的优势 | 第23-26页 |
2.4.1 产权结构明晰 | 第23页 |
2.4.2 运行机制灵活 | 第23页 |
2.4.3 经理人选拔严格 | 第23-24页 |
2.4.4 战略定位长远 | 第24页 |
2.4.5 品牌优势逐渐形成 | 第24-26页 |
3 民营图书公司案例介绍 | 第26-35页 |
3.1 案例一:安徽儒林图书责任公司图书馆全流程服务外包业务 | 第26-29页 |
3.1.1 出版发行 | 第26页 |
3.1.2 物流配送 | 第26页 |
3.1.3 图书馆全流程服务外包 | 第26-29页 |
3.2 案例二: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业务内容 | 第29-31页 |
3.2.1 《人天书目报》的刊发 | 第29-30页 |
3.2.2 中国可供书目的运作 | 第30页 |
3.2.3 《人天通讯》的创办 | 第30页 |
3.2.4 网络在线服务 | 第30页 |
3.2.5 订单配送 | 第30页 |
3.2.6 图书编目和深加工服务 | 第30-31页 |
3.2.7 出版专业图书,参与出版发行行业标准化建设 | 第31页 |
3.3 案例三: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转型 | 第31-35页 |
3.3.1 期刊开发和运营 | 第31页 |
3.3.2 电子书及数据库开发 | 第31-32页 |
3.3.3 电子射频芯片(RFID)的应用 | 第32页 |
3.3.4 建立馆藏信息分析系统 | 第32页 |
3.3.5 研发软件 | 第32页 |
3.3.6 印刷短版和断版图书 | 第32-33页 |
3.3.7 图书加工服务、数据加工服务 | 第33-35页 |
4 民营图书公司转型中的特点及发展形式 | 第35-43页 |
4.1 民营图书公司在转型中呈现的特点 | 第39-40页 |
4.1.1 行业基础坚实 | 第39-40页 |
4.1.2 业务范围拓展迅速 | 第40页 |
4.1.3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| 第40页 |
4.2 民营图书公司的发展形式 | 第40-43页 |
4.2.1 民营图书公司的合作方式 | 第40-41页 |
4.2.2 合作形式 | 第41-43页 |
5 民营图书公司发展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| 第43-47页 |
5.1 民营图书公司发展问题分析 | 第43页 |
5.1.1 信息资源建设队伍不专业 | 第43页 |
5.1.2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 | 第43页 |
5.1.3 承担新业务经验不足 | 第43页 |
5.1.4 与合作对象缺乏沟通 | 第43页 |
5.2 国外民营图书公司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| 第43-45页 |
5.2.1 俄罗斯发展模式启示 | 第44页 |
5.2.2 欧美融资模式启示 | 第44-45页 |
5.3 民营图书公司发展趋势 | 第45-47页 |
5.3.1 更多的参与体制内业务,拥有更权威的资质 | 第45页 |
5.3.2 业务范围延伸到图书出版发行的上下游 | 第45页 |
5.3.3 数字出版成为新的竞争点 | 第45-46页 |
5.3.4 企业的竞争将转化为品牌的竞争 | 第46-4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