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较分析古代及现代医家对肾虚型不孕症的辨证论治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分析古代医家对肾虚型不孕症的辨证论治 | 第11-18页 |
| 1. 孕症的历史记载与迁衍 | 第11页 |
| 2. 病因分析 | 第11-13页 |
| ·先天生理因素 | 第11页 |
| ·外感邪气 | 第11-12页 |
| ·内伤七情 | 第12页 |
| ·饮食不节及房劳产多 | 第12-13页 |
| ·其它因素 | 第13页 |
| 3. 病机学说 | 第13-15页 |
| ·肾气虚 | 第14页 |
| ·肾阳虚 | 第14页 |
| ·肾阴虚 | 第14-15页 |
| 4. 辨证论治 | 第15-18页 |
| ·证候表现 | 第15页 |
| ·治疗原则 | 第15页 |
| ·治疗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治疗方药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分析现代医家对肾虚型不孕症的辨证论治 | 第18-29页 |
| 1. 现代理论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现代不孕症的定义 | 第18页 |
| ·现代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·现代不孕症的治法与方药 | 第19页 |
| 2. 临床辨证治法分析 | 第19-27页 |
| ·临床肾虚型不孕症症状的观察 | 第19-20页 |
| ·临床肾虚型不孕症的病机学说 | 第20-21页 |
| ·临床肾虚型不孕症的辨证标准 | 第21-22页 |
| ·临床肾虚型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| 第22-27页 |
| 3. 现代对肾虚型不孕症的实验研究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| 第29-38页 |
| 1. 古今文献对妇女生殖理论的探讨 | 第29-30页 |
| ·天癸与生殖 | 第29页 |
| ·冲任二脉与生殖 | 第29-30页 |
| ·肾与生殖 | 第30页 |
| ·子宫与生殖 | 第30页 |
| 2. 古今文献对肾虚型不孕症的疾病病机的探讨 | 第30-31页 |
| ·卵巢功能障碍 | 第30-31页 |
| ·输卵管阻塞 | 第31页 |
| 3. 古今医家对肾虚型不孕症的临证诊疗的探讨 | 第31-35页 |
| ·古代医家的临证诊疗 | 第32页 |
| ·现代医家的临证诊疗 | 第32-34页 |
| ·现代不孕症的中医周期疗法的探讨 | 第34-35页 |
| 4. 古今医家对不孕症的预防与照护 | 第35-38页 |
| 结语 | 第38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