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1-19页 |
1.1 土壤微生物影响因素 | 第11-14页 |
1.1.1 土壤类型 | 第11页 |
1.1.2 植被类型 | 第11页 |
1.1.3 季节变化 | 第11-12页 |
1.1.4 土地管理措施 | 第12-13页 |
1.1.5 施肥 | 第13-14页 |
1.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2.1 微生物平板记数法 | 第15页 |
1.2.2 磷脂脂肪酸(PLFA)分析法 | 第15-16页 |
1.2.3 分子生物学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2.4 Biolog微平板方法 | 第17页 |
1.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7页 |
2.1 试验设计及供试土壤 | 第19-20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20页 |
2.3 试剂 | 第20-23页 |
2.3.1 主要试剂及缓冲液 | 第20-22页 |
2.3.2 主要培养基 | 第22页 |
2.3.3 PCR反应及DGGE电泳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4 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2.5 PCR-DGGE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| 第23-26页 |
2.5.1 基因组DNA提取 | 第23-24页 |
2.5.2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| 第24-25页 |
2.5.3 PCR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(DGGE) | 第25-26页 |
2.5.4 DGGE图谱中代表性条带的克隆和测序分析 | 第26页 |
2.6 数据分析 | 第26-2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52页 |
3.1 搬迁前后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 | 第27-29页 |
3.1.1 细菌数量变化 | 第27页 |
3.1.2 真菌数量变化 | 第27-28页 |
3.1.3 放线菌数量变化 | 第28-29页 |
3.2 搬迁前后土壤微生物量变化 | 第29-30页 |
3.2.1 微生物量碳变化 | 第29页 |
3.2.2 微生物量氮变化 | 第29-30页 |
3.3 搬迁前后土壤酶活性变化 | 第30-33页 |
3.3.1 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 | 第30-31页 |
3.3.2 脲酶活性变化 | 第31-32页 |
3.3.3 转化酶活性变化 | 第32页 |
3.3.4 磷酸酶活性变化 | 第32-33页 |
3.4 搬迁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 | 第33-52页 |
3.4.1 土壤总DNA的提取 | 第33页 |
3.4.2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| 第33-43页 |
3.4.3 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| 第43-52页 |
4 讨论 | 第52-55页 |
4.1 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| 第52页 |
4.2 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、氮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3 原状土搬迁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3页 |
4.4 原状土搬迁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5 结论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