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研究--以《爸爸去哪儿》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章 真人秀与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兴起 | 第16-26页 |
第一节 真人秀节目概述 | 第16-18页 |
一、真人秀起源及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二、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| 第17-18页 |
(一)萌生阶段(2000年) | 第17页 |
(二)兴起阶段(2000年——2003年) | 第17-18页 |
(三)发展阶段(2003年——2005年) | 第18页 |
(四)繁荣阶段(2006年至今) | 第18页 |
第二节 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概述 | 第18-24页 |
一、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兴起背景、发展历程及内涵 | 第18-21页 |
(一)“加强版限娱令”为其提供温床 | 第18-20页 |
(二)亲子类节目的发展 | 第20页 |
(三)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涵义 | 第20-21页 |
二、亲子类真人秀的独特魅力 | 第21-23页 |
(一)童趣真爱 | 第21-22页 |
(二)寓教于乐 | 第22-23页 |
三、《爸爸去哪儿》的收视狂潮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《爸爸去哪儿》之成功的媒介制播 | 第26-43页 |
第一节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节目形态 | 第26-32页 |
一、节目内容:万水千山总是“情” | 第26-27页 |
二、节目形式:万绿丛中一点红 | 第27-32页 |
(一)参演嘉宾——星爸萌娃 | 第28-29页 |
(二)环节设置——竞争互动 | 第29-31页 |
(三)外景选择——古朴原生态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节目制作 | 第32-37页 |
一、准备阶段:锁定目标 盛情邀请 | 第32-33页 |
二、录制阶段:现场实拍 全程记录 | 第33-34页 |
(一)拍摄阵容之大 | 第33页 |
(二)技术保障之强 | 第33-34页 |
三、后期制作阶段:看不见的“无影手” | 第34-37页 |
(一)剪辑组 | 第35页 |
(二)字幕组 | 第35-36页 |
(三)音效组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传播策略 | 第37-42页 |
一、传统媒体的创新式传播 | 第37-38页 |
(一)品牌栏目助推 | 第37-38页 |
(二)独创“首映礼” | 第38页 |
二、新媒体的多样式传播 | 第38-40页 |
(一)微直播+话题事件 | 第38-39页 |
(二)视频网站打造优势内容 | 第39-40页 |
三、衍生产品的市场化运作 | 第40-42页 |
(一)电影《爸爸去哪》 | 第40-41页 |
(二)手机游戏《爸爸去哪儿》 | 第41页 |
(三)同名图书《爸爸去哪儿》 | 第41页 |
(四)动画片《爸爸去哪儿》 | 第41-4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《爸爸去哪儿》之成功的文化狂欢 | 第43-54页 |
第一节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大众狂欢 | 第43-46页 |
一、消费文化内涵及特征 | 第43-44页 |
(一)符号化 | 第43-44页 |
(二)快感化 | 第44页 |
(三)商品化 | 第44页 |
二、消费文化与大众媒介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(一)大众媒介为消费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 | 第44-45页 |
(二)消费文化为大众媒介生存提供土壤 | 第45页 |
三、狂欢:一场必演的文化盛宴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狂欢现象 | 第46-53页 |
一、“颠覆”与“偷窥” | 第46-48页 |
(一)身份颠覆:从明星偶像到平民百姓 | 第46-47页 |
(二)传统颠覆:从女主内到男主内” | 第47-48页 |
二、追忆童真童趣 | 第48-49页 |
(一)Kim:秘密超人 | 第48页 |
(二)Angela:“童言无忌”小公主 | 第48页 |
(三)Cindy:“天真”女汉子 | 第48-49页 |
(四)天天:“奇葩”暖男 | 第49页 |
(五)石头:“神逻辑”纯爷们 | 第49页 |
三、“仇富”心理的宣泄 | 第49-51页 |
(一)身价比拼 | 第50-51页 |
(二)“星二代”被黑 | 第51页 |
四、“明星背后女人”的窥探 | 第51-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《爸爸去哪儿》之反思与启示 | 第54-62页 |
第一节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内容反思 | 第54-58页 |
一、过度“娱乐化” | 第54-56页 |
(一)刻意成人化娱乐 曲解童真 | 第54-55页 |
(二)违背孩子意愿 以求娱乐 | 第55-56页 |
二、虚假的“美好” | 第56-57页 |
三、一群贵族的狂欢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节目启示 | 第58-61页 |
一、创新路线 独树一帜 | 第58-59页 |
(一)“拿来主义”本土化创新 | 第58-59页 |
(二)自主创新 别具一格 | 第59页 |
二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| 第59-60页 |
三、适度消费亲情元素 | 第60-6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