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高分子化学(高聚物)论文

高取代度高粘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3页
    1.1 变性淀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淀粉与变性淀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变性淀粉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羧甲基淀粉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羧甲基淀粉简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复合变性第17-18页
    1.3 戊二酸酯化淀粉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酯化淀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酯化淀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戊二酸酯淀粉的合成第21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内容和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意义第22-23页
第二章 中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第23-3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4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中取代度羧甲基淀粉(CMS)的制备工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羧甲基淀粉醚化取代度(DS)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羧甲基淀粉粘度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中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的单因素实验第26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中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的单因素实验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羧甲基淀粉粘度的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及性质研究第33-5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4-35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(CMS)的制备工艺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羧甲基淀粉醚化取代度(DS)的测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红外光谱结构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扫描电镜结构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粘度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透明度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分析第39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3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制备条件的确定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红外光谱结构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扫描电镜结构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粘度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透明度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四章 高粘度高取代度羧甲基交联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粘度研究第57-67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57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8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羧甲基淀粉醚化取代度的测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高取代度羧甲基交联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复合变性羧甲基淀粉交联度的测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复合变性羧甲基淀粉粘度的测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最适交联度的确定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羧甲基淀粉与相对应最适交联度的复合变性淀粉粘度比较第60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最适交联度的确定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羧甲基淀粉与相对应最适交联度的复合变性淀粉粘度比较第65-6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五章 高取代度羧甲基戊二酸酯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第67-80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67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68-69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羧甲基淀粉醚化取代度的测定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羧甲基淀粉戊二酸酐酯化复合变性的工艺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羧甲基戊二酸酯复合变性淀粉酯化取代度的测定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淀粉粘度的测定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最适酯化取代度的确定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酯化复合变性淀粉和羧甲基淀粉的红外光谱结构分析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8 羧甲基淀粉和相对应最适酯化度的复合变性淀粉粘度的比较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9 酯化复合变性淀粉与羧甲基淀粉的透明度分析第71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讨论第71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最适酯化取代度的确定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酯化复合变性淀粉和羧甲基淀粉的红外光谱结构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羧甲基淀粉和相对应最适酯化度的复合变性淀粉粘度的比较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酯化复合变性淀粉与羧甲基淀粉的透明度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9-80页
结论与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 一 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 二 创新点第81页
    三 展望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附件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沉默Bmi-1基因对K562/ADR细胞CPT化疗敏感性和DNA损伤检验点CHK2的影响
下一篇: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