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问题提出 | 第9-11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1-31页 |
| 2.1 环保责任心综述 | 第11-15页 |
| 2.1.1 环保责任心的界定 | 第11页 |
| 2.1.2 环保责任心的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2.1.3 环保责任心的测量工具 | 第12-13页 |
| 2.1.4 环保责任心激活方式 | 第13-14页 |
| 2.1.5 环保责任心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2.2 环保行为综述 | 第15-31页 |
| 2.2.1 环保行为定义 | 第15-16页 |
| 2.2.2 环保行为理论模型 | 第16-23页 |
| 2.2.3 环保行为测量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2.2.4 环保行为干预活动介绍 | 第25页 |
| 2.2.5 环保行为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| 第25-31页 |
| 3 以往研究不足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31-33页 |
| 3.1 以往研究不足 | 第31-32页 |
| 3.2 研究目的 | 第32页 |
| 3.3 研究意义 | 第32-33页 |
| 4 研究一大学生环保责任心水平差异、激活状态对环保行为的影响 | 第33-40页 |
| 4.1 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33页 |
| 4.2 研究假设 | 第33-34页 |
| 4.3 研究变量 | 第34页 |
| 4.4 研究方法 | 第34页 |
| 4.5 研究对象 | 第34页 |
| 4.6 研究工具 | 第34-35页 |
| 4.7 研究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4.8 研究结果 | 第36-38页 |
| 4.8.1 筛选被试 | 第36-37页 |
| 4.8.2 激活干预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4.8.3 环保责任心水平对环保行为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4.9 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5 研究二大学生环保责任心的干预研究 | 第40-45页 |
| 5.1 研究目的 | 第40页 |
| 5.2 研究对象 | 第40页 |
| 5.3 研究工具 | 第40-41页 |
| 5.4 研究设计 | 第41页 |
| 5.5 研究结果 | 第41-43页 |
| 5.5.1 A、B、C、D四组被试干预前后环保责任心水平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| 第41-42页 |
| 5.5.2 A、B、C、D四组环保责任心的方差分析结果 | 第42-43页 |
| 5.6 讨论 | 第43-45页 |
| 6 研究三访谈调查 | 第45-47页 |
| 6.1 被试 | 第45页 |
| 6.2 研究目的 | 第45页 |
| 6.3 访谈设计 | 第45页 |
| 6.4 访谈结果 | 第45-46页 |
| 6.5 讨论 | 第46-47页 |
| 7 总讨论 | 第47-50页 |
| 7.1 研究一、研究二、研究三之间的关系 | 第47页 |
| 7.2 激活干预、环保责任心水平的重要性 | 第47-48页 |
| 7.3 干预方案对环保责任心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7.4 干预效果持续性 | 第48-49页 |
| 7.5 实践意义 | 第49-50页 |
| 8 结论与建议 | 第50-52页 |
| 8.1 研究结论 | 第50页 |
| 8.2 建议 | 第50-52页 |
| 9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| 附录 | 第58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