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--第Ⅴ族非金属元素(氮族元素)及其化合物论文--磷P论文

黑磷的表面改性和CO吸附的理论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2 黑磷的晶体结构第10-11页
    1.3 黑磷的基本性质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黑磷的稳定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黑磷的电子结构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黑磷的光电性质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黑磷的各向异性第14-15页
    1.4 黑磷的制备第15-16页
    1.5 有关黑磷气体吸附的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1.6 研究工作的内容及意义第17-18页
第二章 Co元素掺杂黑磷结构及CO吸附研究第18-28页
    2.1 基本模型与计算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基本性质分析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结构优化分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体系能带结构及态密度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体系的电荷分布情况第24-26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6-28页
第三章 金属元素掺杂黑磷结构及CO吸附研究第28-42页
    3.1 基本模型与计算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3.2 金属元素掺杂黑磷体系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碱金属Li和Na掺杂黑磷体系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贵金属Au、Pd和Pt掺杂黑磷体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铁磁性过渡金属元素Fe、Co和Ni掺杂黑磷体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ⅢA,ⅣA和ⅤA族阳离子金属元素Al、Pb和Bi掺杂黑磷体系第34-35页
    3.3 金属掺杂黑磷体系的CO气体吸附研究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结构优化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体系能带结构及态密度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体系的电荷分布情况第39-4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双空位缺陷黑磷以及Co掺杂双空位缺陷黑磷第42-52页
    4.1 基本模型与计算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4.2 双空位缺陷黑磷体系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单空位缺陷和双空位缺陷黑磷结构优化对比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双空位缺陷黑磷能带结构及态密度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双空位缺陷黑磷的电荷分布情况第46-47页
    4.3 Co掺杂的双空位缺陷黑磷体系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结构优化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体系的电子性质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9-52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2-54页
致谢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氧化还原/pH双重响应的二氧化锰纳米层载药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黄芩苷和黄芩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及抗氧化活性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