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(地下水水文学)论文

秦岭山前地下热水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--以东大地区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区地下热水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创新点第14-16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-25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象水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地形地貌第17页
    2.2 区域地质概况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质构造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层岩性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下水的补给、径流和排泄第22页
    2.4 地热地质特征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主要热储层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地温场特征第23-25页
第三章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第25-42页
    3.1 水样的采集与测试第25页
    3.2 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类型第25-29页
    3.3 元素比例系数第29-30页
    3.4 热储温度的估算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地热温标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多矿物平衡图解法第32-34页
    3.5 热水循环深度的估算第34-35页
    3.6 热水矿物溶解沉淀规律第35-36页
    3.7 各离子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主要离子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微量元素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第39-42页
第四章 环境同位素演化特征第42-57页
    4.1 氢氧稳定同位素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氢氧同位素的演化特征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影响地下热水 δ18O漂移的因素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补给高程计算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混合比例计算第48页
    4.2 氚放射性同位素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氚同位素特征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氚同位素数学模型第51-54页
    4.3 氦同位素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研究区地下热水氦同位素来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氦同位素混合比例计算第55-57页
第五章 环境同位素演化的指示意义第57-65页
    5.1 环境同位素演化对热水补给起源的指示意义第57页
    5.2 环境同位素演化对典型剖面上热水径流的指示意义第57-61页
    5.3 环境同位素演化对地下热水成因模式的指示意义第61-63页
    5.4 环境同位素演化对地下热水可更新性的指示意义第63-65页
第六章 环境同位素演化对关中盆地秦岭-渭河南北向地下热水补给流动模式的指示意义第65-76页
    6.1 秦岭-渭河南北向地下热水同位素测试值及取样位置第65-66页
    6.2 秦岭-渭河南北向地下热水的同位素演化特征第66-70页
    6.3 秦岭-渭河南北向垂直剖面地下热水的同位素演化特征第70-74页
    6.4 秦岭-渭河南北向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的指示意义第74-76页
结论与建议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-84页
致谢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秦岭山前地下热水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--以蓝田汤峪镇为例
下一篇:秦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风险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