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黄化叶突变体Ygm和低温敏感型紫条纹叶突变体PSL1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1.1 叶色突变体的种类第12页
    1.2 叶色突变体产生的原因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叶色突变体遗传的方式第13页
    1.4 叶色突变体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5 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定位与基因克隆第14页
    1.6 叶色突变体的利用价值第14-15页
    1.7 本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5-17页
第二章 小麦黄化近等基因系主要生理特性、叶绿体超微结构及黄化基因Y1718的基因EST-STS标记定位第17-27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2.2 结果分析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结果分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分析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差异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叶绿体形态及数目差异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EST-STS分子标记定位结果第24-25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25-27页
第三章 低温敏感型小麦紫条纹叶色突变体PSL1温敏特性、生理生化特性、叶绿体超微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第27-49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3.2 结果分析第2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表型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分期播种试验结果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室控制温度条件下的叶色变化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主要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花青素含量差异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主要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差异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农艺性状调查结果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叶绿体超微结构差异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遗传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46-49页
第四章 结论第49-50页
    4.1 黄化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结果第49页
    4.2 低温敏感型小麦紫条纹叶色突变体的研究结果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5页
附表第55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作者简介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订单陆续到达下虚拟单元多期构建与动态调度问题研究
下一篇:清徐方言重叠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