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15-26页 |
1、腹泻类中药制剂概述 | 第15-19页 |
1.1 腹泻类制剂的药理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2 腹泻类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| 第16-18页 |
1.3 腹泻类制剂质量控制的发展动态 | 第18-19页 |
2、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技术 | 第19-22页 |
2.1 微波萃取技术 | 第19页 |
2.2 膜分离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| 第20页 |
2.4 超声提取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5 固相萃取法 | 第21-22页 |
3、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3.1 薄层色谱法(TLC) | 第22页 |
3.2 气相色谱法(GC) | 第22-23页 |
3.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(HPCE) | 第23页 |
3.4 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 | 第23-24页 |
4、研究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SPE-HPLC法测定泻痢消片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| 第26-35页 |
1、引言 | 第26页 |
2、实验部分 | 第26-31页 |
2.1 材料 | 第26-27页 |
2.2 方法与结果 | 第27-28页 |
2.3 方法学考察 | 第28-31页 |
3、讨论 | 第31-34页 |
3.1 提取方法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3.2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| 第32-33页 |
3.3 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3.4 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4页 |
4、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HPLC法同时测定肠胃宁胶囊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| 第35-45页 |
1、引言 | 第35页 |
2、实验部分 | 第35-36页 |
2.1 材料 | 第35-36页 |
3、方法与结果 | 第36-41页 |
3.1 色谱条件 | 第36页 |
3.2 溶液的制备 | 第36页 |
3.3 方法学考察 | 第36-41页 |
3.4 样品含量测定 | 第41页 |
4、讨论 | 第41-44页 |
4.1 检测波长的选取 | 第41页 |
4.2 流动相的选取 | 第41页 |
4.3 提取方法的选取 | 第41-44页 |
5、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SPE-HPLC法测定泻痢固肠片中芍药苷、甘草苷、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| 第45-54页 |
1、引言 | 第45页 |
2、实验部分 | 第45-46页 |
2.1 仪器与试药 | 第45-46页 |
3、方法与结果 | 第46-50页 |
3.1 溶液的制备 | 第46页 |
3.2 色谱条件 | 第46-47页 |
3.3 方法学考察 | 第47-49页 |
3.4 样品含量测定 | 第49-50页 |
4、讨论 | 第50-53页 |
4.1 提取方法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4.2 淋洗液的选取 | 第51-52页 |
4.3 洗脱剂的选取 | 第52页 |
4.4 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5、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HPLC法同时测定儿宝颗粒中葛根素、芍药苷、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| 第54-62页 |
1、引言 | 第54页 |
2、实验部分 | 第54页 |
2.1 仪器与材料 | 第54页 |
3、方法与结果 | 第54-59页 |
3.1 色谱条件 | 第54-55页 |
3.2 溶液的制备 | 第55页 |
3.3 方法学考察 | 第55-58页 |
3.4 样品含量测定 | 第58-59页 |
4、讨论 | 第59-61页 |
4.1 流动相的选择 | 第59页 |
4.2 提取溶剂的选择 | 第59-60页 |
4.3 料液比的选择 | 第60页 |
4.4 超声时间的选择 | 第60-61页 |
4.5 超声功率的选择 | 第61页 |
5、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SPE-HPLC法测定补脾益肠丸中补骨脂素、异补骨脂素、芍药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| 第62-71页 |
1、引言 | 第62页 |
2、实验部分 | 第62-63页 |
2.1 仪器与试药 | 第62-63页 |
3、方法与结果 | 第63-67页 |
3.1 色谱条件 | 第63页 |
3.2 溶液的制备 | 第63-64页 |
3.3 方法学考察 | 第64-66页 |
3.4 加样回收率试验 | 第66-67页 |
3.5 样品含量测定 | 第67页 |
4、讨论 | 第67-70页 |
4.1 色谱柱的选择 | 第67页 |
4.2 提取方式的选取 | 第67页 |
4.3 流动相的选择 | 第67-68页 |
4.4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| 第68-70页 |
5、小结 | 第70-71页 |
全文总结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情况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