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现代文学的伦理反思与严歌苓文学立场的选择 | 第13-24页 |
(一)对政治意识统摄下文学伦理价值的怀疑 | 第13-15页 |
(二)在历史记忆反思中揭示历史伦理的本真 | 第15-18页 |
1、置身其外地审视 | 第16-17页 |
2、文化碰撞后地思考 | 第17-18页 |
(三)人性是伦理叙事的终极关怀 | 第18-21页 |
1、移民前人性的初认识 | 第19-20页 |
2、移民后人性认识地选择 | 第20-21页 |
(四)严歌苓文学伦理叙事的个人溯源 | 第21-24页 |
1、军旅生涯 | 第22页 |
2、亲历文革 | 第22-23页 |
3、移民生涯 | 第23-24页 |
二、人性的反思:严歌苓小说的生命伦理叙事 | 第24-30页 |
(一)生存欲望:感召人性的回归 | 第24-27页 |
(二)性爱欲望:张扬人性的本质 | 第27-30页 |
三、想象中的重塑:严歌苓小说的历史伦理叙事 | 第30-37页 |
(一)多元化历史观与个人视角历史叙事选择 | 第31-33页 |
(二)男权解构与女性视角下的历史书写 | 第33-35页 |
(三)正史历史观的放弃与严歌苓小说边缘视角的历史叙事 | 第35-37页 |
四、严歌苓小说伦理叙事的反思 | 第37-43页 |
(一)严歌苓小说伦理叙事的超越性 | 第37-40页 |
1、对人的超越传统善恶观的伦理关怀 | 第37-38页 |
2、“局外人”的历史伦理审视 | 第38-40页 |
(二)个人化历史书写的迷失 | 第40-43页 |
1、历史文学书写的零散化与历史整体观的缺位 | 第40-41页 |
2、历史文学书写的过度感性化与理性精神的缺位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后记 | 第47-4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