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公建筑风压通风效果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·自然通风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自然通风应用实例 | 第11-13页 |
·自然通风效果评价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建筑风压通风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2 办公建筑风压通风效果评价指标 | 第19-27页 |
·自然通风效果评价指标综述 | 第19-22页 |
·PMV | 第19页 |
·空气龄 | 第19-20页 |
·自然通风量 | 第20-22页 |
·室内风速 | 第22页 |
·风压通风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22-25页 |
·自然通风量评价指标 | 第22页 |
·室内气流流场评价指标 | 第22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3 办公建筑风压通风效果实测方法 | 第27-47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实测时均值的数据采样时间确定方法 | 第27-35页 |
·背景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28页 |
·测试数据特征分析 | 第28-34页 |
·室内外风的波动特征对比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时均值的数据采样时间确定方法 | 第35页 |
·实测方案 | 第35-38页 |
·测试目的 | 第35页 |
·测试对象 | 第35-37页 |
·测试内容及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实施步骤 | 第38-45页 |
·布置观测点 | 第38-39页 |
·确定数据采样时间 | 第39-41页 |
·假定验证 | 第41-43页 |
·测试实施方案 | 第43-44页 |
·测试数据处理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4 办公建筑风压通风效果模拟分析方法 | 第47-63页 |
·多区域网络模型法 | 第47-53页 |
·多区域网络模型软件(CONTAMW)简介 | 第47页 |
·网络模型简化 | 第47-48页 |
·网络模型参数设置 | 第48-53页 |
·CFD 法 | 第53-61页 |
·计算流体力学软件(Fluent)简介 | 第53-54页 |
·湍流理论 | 第54-56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8页 |
·数值计算区域 | 第58页 |
·网格生成 | 第58-59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5 模拟分析方法与实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| 第63-71页 |
·多区域网络模型法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CFD 法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4-69页 |
·原始数据对比分析 | 第64-68页 |
·模型改进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6 办公建筑风压通风效果分析 | 第71-111页 |
·办公建筑风压通风平面布置形式的划分 | 第71-73页 |
·办公建筑典型平面布置形式概述 | 第71页 |
·办公建筑风压通风平面布置形式的划分 | 第71-73页 |
·模拟工况的确定 | 第73-76页 |
·自然通风量评价 | 第76-80页 |
·室内气流流场评价 | 第80-108页 |
·单元空间式办公建筑 | 第81-84页 |
·外走道式办公建筑 | 第84-88页 |
·单内走道式办公建筑 | 第88-97页 |
·双内走道式办公建筑 | 第97-103页 |
·大空间式办公建筑 | 第103-10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8-111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11-115页 |
·结论 | 第111-113页 |
·展望 | 第113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3页 |
附录A 室内测点风速记录表 | 第123-126页 |
附录B 室外测点风速记录表 | 第126-127页 |
附录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