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3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21页 |
1.1.1 分布式系统概念 | 第15-17页 |
1.1.2 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 | 第17-21页 |
1.2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调度问题 | 第21-23页 |
1.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3-32页 |
1.3.1 实时任务的可靠调度策略 | 第24-28页 |
1.3.2 具有优先级依赖关系的任务集调度方法 | 第28-32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| 第32-36页 |
1.5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36-38页 |
第2章 基于可靠性驱动的实时周期任务调度方法研究 | 第38-56页 |
2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2.2 相关工作 | 第39-41页 |
2.3 实时周期任务调度模型 | 第41-43页 |
2.3.1 调度器模型 | 第41-42页 |
2.3.2 任务模型 | 第42-43页 |
2.4 可靠性与性能驱动的调度策略 | 第43-49页 |
2.4.1 可靠性代价驱动 | 第43-44页 |
2.4.2 性能驱动 | 第44-48页 |
2.4.3 可调度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2.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49-55页 |
2.5.1 调度所需处理机数 | 第49-50页 |
2.5.2 不同失效概率系统可靠性 | 第50-51页 |
2.5.3 Makespan与可靠性分析 | 第51-52页 |
2.5.4 节点异构性对性能与可靠性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3章 实时混合关键任务的可靠调度方法与可调度性分析 | 第56-71页 |
3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3.2 相关工作 | 第57-58页 |
3.3 混合关键任务调度模型 | 第58-60页 |
3.3.1 调度器模型 | 第58-59页 |
3.3.2 任务模型 | 第59-60页 |
3.4 两阶段混合关键任务调度策略 | 第60-65页 |
3.4.1 主副版本任务调度 | 第60-63页 |
3.4.2 可调度性分析 | 第63-65页 |
3.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65-70页 |
3.5.1 任务集的可调度性 | 第66页 |
3.5.2 任务集的性能 | 第66-68页 |
3.5.3 任务到达速率对性能影响 | 第68-7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4章 基于最早副版本任务完成时间的DAG任务调度方法研究 | 第71-92页 |
4.1 引言 | 第71-72页 |
4.2 相关工作 | 第72-74页 |
4.3 DAG任务调度模型 | 第74-76页 |
4.3.1 调度器模型 | 第74页 |
4.3.2 任务模型 | 第74-76页 |
4.4 任务最早完成时间调度算法 | 第76-79页 |
4.4.1 主版本任务调度 | 第76-78页 |
4.4.2 副版本任务调度 | 第78-79页 |
4.5 多DAG调度算法 | 第79-81页 |
4.6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81-91页 |
4.6.1 EFTBT仿真实验 | 第81-84页 |
4.6.2 MDDL仿真实验 | 第84-91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5章 基于通信竞争模型的容错调度方法研究 | 第92-112页 |
5.1 引言 | 第92-93页 |
5.2 相关工作 | 第93-95页 |
5.3 具有通信竞争的DAG任务调度模型 | 第95-98页 |
5.3.1 任务模型 | 第95-96页 |
5.3.2 通信链路模型 | 第96-97页 |
5.3.3 任务优先级 | 第97-98页 |
5.4 基于通信竞争模型的调度策略 | 第98-102页 |
5.4.1 处理机及链路可靠性分析 | 第98-99页 |
5.4.2 故障特征分析 | 第99-100页 |
5.4.3 主版本任务调度 | 第100-101页 |
5.4.4 副版本任务调度 | 第101-102页 |
5.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102-110页 |
5.5.1 节点性能 | 第103-105页 |
5.5.2 不同CCR下的SLR值 | 第105-107页 |
5.5.3 节点故障率对性能影响 | 第107-109页 |
5.5.4 实际应用对可靠性影响 | 第109-11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结论 | 第112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26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-12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