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1 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1.2 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2 肿瘤的研究现状概述 | 第14页 |
1.3 中药提取物与癌症治疗 | 第14-16页 |
1.3.1 中药提取物对肝癌治疗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3.2 中药提取物对肺癌治疗概述 | 第15-16页 |
1.4 细胞凋亡 | 第16-21页 |
1.4.1 坏死与凋亡 | 第16-17页 |
1.4.2 细胞凋亡途径 | 第17-18页 |
1.4.3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抗肿瘤样品筛选模型的建立 | 第21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、仪器和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1.1 实验细胞株 | 第21页 |
2.1.2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3 细胞培养相关溶液的配制 | 第23页 |
2.3.1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3页 |
2.3.2 PBS缓冲液的配制 | 第23页 |
2.3.3 MTT的配制 | 第23页 |
2.3.4 实验样品的配制 | 第23页 |
2.4 细胞培养的基本流程 | 第23-24页 |
2.4.1 细胞复苏 | 第23-24页 |
2.4.2 细胞传代 | 第24页 |
2.4.3 细胞冻存 | 第24页 |
2.5 阳性药顺铂对两种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| 第24-25页 |
2.5.1 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5.2 统计分析 | 第25页 |
2.6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9页 |
2.6.1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2.6.2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2.7 小结与讨论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实验样品的筛选及活性样品的IC_(50)检测 | 第31-55页 |
3.1 实验材料、仪器和试剂 | 第31-32页 |
3.1.1 实验细胞株 | 第31页 |
3.1.2 实验样品 | 第31页 |
3.1.3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3.1.4 实验试剂 | 第32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2.1 样品筛选及其IC_(50)的检测 | 第32-33页 |
3.2.2 统计分析 | 第33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3-53页 |
3.3.1 XJP系列样品第一次筛选结果 | 第33-38页 |
3.3.2 RSY系列样品第一次筛选结果 | 第38-47页 |
3.3.3 小结 | 第47页 |
3.3.4 具有较高抑制率的XJP系列样品IC_(50)检测结果 | 第47-50页 |
3.3.5 具有较高抑制率的RSY系列样品IC_(50)检测结果 | 第50-52页 |
3.3.6 小结 | 第52-53页 |
3.4 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Hoechst染色对两种细胞凋亡的检测 | 第55-62页 |
4.1 实验材料、仪器和试剂 | 第55-56页 |
4.1.1 实验细胞株 | 第55页 |
4.1.2 实验样品 | 第55页 |
4.1.3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55-56页 |
4.2 实验所用相关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3 实验步骤 | 第57页 |
4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4.1 XJP-12对HEPG2和A549细胞的凋亡检测 | 第57-59页 |
4.4.2 RSY-28对HEPG2和A549细胞的凋亡检测 | 第59-60页 |
4.5 小结和讨论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XJP-12和RSY-28对两种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| 第62-71页 |
5.1 实验材料、仪器和试剂 | 第62-63页 |
5.1.1 实验细胞株 | 第62页 |
5.1.2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62-63页 |
5.2 实验步骤 | 第63-64页 |
5.3 统计学分析 | 第64页 |
5.4 实验结果 | 第64-69页 |
5.4.1 XJP-12、RSY-28作用HEPG2细胞对TNF-α含量的检测 | 第64-65页 |
5.4.2 XJP-12、RSY-28作用A549细胞对TNF-α含量的检测 | 第65-66页 |
5.4.3 XJP-12、RSY-28作用HEPG2细胞对Caspase-8活性的检测 | 第66-68页 |
5.4.4 XJP-12、RSY-28作用A549细胞对Caspase-8活性的检测 | 第68-69页 |
5.5 小结与讨论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