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海油田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前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项目研究的发展与意义 | 第10-14页 |
1.1 技术应用背景及目的意义 | 第10页 |
1.2 调剖堵水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堵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调剖堵水技术的工艺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金海海南三断块开发现状及调驱可行性分析 | 第14-21页 |
2.1 地质概况 | 第14-15页 |
2.2 开发历程和现状 | 第15-18页 |
2.2.1 开发历程 | 第15页 |
2.2.2 递减率 | 第15-16页 |
2.2.3 水驱控制与动用程度 | 第16页 |
2.2.4 含水上升率 | 第16-17页 |
2.2.5 地层压力 | 第17-18页 |
2.2.6 水驱采收率 | 第18页 |
2.3 可行性分析 | 第18-21页 |
2.3.1 井网及油藏地质条件 | 第18-19页 |
2.3.2 采出程度低,具备一定的调驱物质基础 | 第19-20页 |
2.3.3 注水开采现状满足调驱实施的前提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调驱堵剂配方体系的研究 | 第21-32页 |
3.1 实验用品和实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3.1.1 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3.1.2 实验药品 | 第21-22页 |
3.1.3 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2 聚合物的筛选 | 第23-25页 |
3.2.1 聚合物的基本性质测定 | 第23页 |
3.2.2 聚合物的粘温曲线 | 第23-24页 |
3.2.3 聚合物的抗剪切性 | 第24-25页 |
3.3 凝胶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5-29页 |
3.3.1 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3.2 温度的影响 | 第26页 |
3.3.3 矿化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3.4 pH值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3.5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3.6 剪切后成胶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4 成胶粘度的测定 | 第29-30页 |
3.5 凝胶的封堵性能 | 第30页 |
3.6 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调驱加药装置及流程的优化设计 | 第32-44页 |
4.1 射流分散器改型技术的研究 | 第32-33页 |
4.2 调驱自动加药装置的研制 | 第33-35页 |
4.3 自动加药装置技术方案的确定 | 第35-40页 |
4.3.1 药剂分散方式 | 第35-36页 |
4.3.2 加药参数设置 | 第36-38页 |
4.3.3 加药速度控制方法 | 第38页 |
4.3.4 固液混合方式确定 | 第38-40页 |
4.4 自动加药装置关键部件制作选定 | 第40-42页 |
4.4.1 分散装置制作安装 | 第40页 |
4.4.2 电机、减速器优选和安装 | 第40-41页 |
4.4.3 混合装置制作安装 | 第41-42页 |
4.5 补水流程优化 | 第42-43页 |
4.6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调驱工程方案设计 | 第44-53页 |
5.1 设计原则 | 第44页 |
5.2 试验井区的筛选 | 第44-46页 |
5.2.1 筛选原则及结果 | 第44页 |
5.2.2 筛选依据 | 第44-46页 |
5.3 调驱注入方案研究 | 第46-48页 |
5.3.1 海南3断块调驱体系设计思路 | 第46页 |
5.3.2 调驱体系类型及体系筛选原则 | 第46-47页 |
5.3.3 配方体系设计 | 第47-48页 |
5.4 注入量及参数设计 | 第48-49页 |
5.4.1 调驱注入量确定 | 第48-49页 |
5.4.2 日注水量设计 | 第49页 |
5.5 开发指标预测 | 第49-50页 |
5.6 调驱工程实施及动态监测方案 | 第50-52页 |
5.6.1 调驱工程实施 | 第50页 |
5.6.2 动态监测方案 | 第50-52页 |
5.7 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作者简介、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