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缘由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政府管理范式转换的概念与学理分析 | 第16-27页 |
2.1 范式与范式转换 | 第16-20页 |
2.1.1 范式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| 第16-18页 |
2.1.2 范式转换的影响性因素 | 第18-19页 |
2.1.3 范式转换的实质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2.2 政府管理范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转换的影响性因素 | 第20-24页 |
2.2.1 政府管理范式的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2.2.2 政府管理范式转换的影响性因素 | 第21-24页 |
2.3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对政府管理范式的影响 | 第24-27页 |
2.3.1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范式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3.2 社会信息化对政府管理范式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现存政府管理范式的困境 | 第27-39页 |
3.1 我国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| 第27-31页 |
3.1.1 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| 第27-29页 |
3.1.2 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| 第29-31页 |
3.2 我国政府管理范式的历史演进 | 第31-35页 |
3.2.1 中国传统政府管理范式的概况 | 第31-32页 |
3.2.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管理范式的演进与发展 | 第32-34页 |
3.2.3 我国现存政府管理范式的概况 | 第34-35页 |
3.3 我国现存政府管理范式的困境 | 第35-39页 |
3.3.1 政府的管理理论和理念滞后 | 第35-36页 |
3.3.2 政府角色定位不准、职能转换缓慢 | 第36-37页 |
3.3.3 政府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较单一 | 第37页 |
3.3.4 政府组织机构及其人才队伍有待优化 | 第37-38页 |
3.3.5 政府管理的法制和机制建设滞后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推进我国政府管理范式转换的对策 | 第39-49页 |
4.1 弃旧立新:树立新理念,明确新目标和新方向 | 第39-42页 |
4.1.1 转变观念,培育和树立现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 | 第39-40页 |
4.1.2 重新界定职责,明确我国政府管理范式转换的新目标 | 第40-41页 |
4.1.3 顺应新趋势,找准政府管理范式转换的新方向 | 第41-42页 |
4.2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:优化组织结构和人才队伍 | 第42-45页 |
4.2.1 调整机构设置,优化人员配置,奠定组织基础 | 第42-43页 |
4.2.2 加强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,改进工作作风 | 第43页 |
4.2.3 与时俱进,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,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修养 | 第43-45页 |
4.3 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:与时俱进,创新管理方式 | 第45-49页 |
4.3.1 规范政府行为,构建政企间的“合同”关系,建设有限政府 | 第45-46页 |
4.3.2 减少行政审批,简政放权,规范政府行为 | 第46页 |
4.3.3 发展电子政务和社会组织,整合体制内外的力量 | 第46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附件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