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研究评述 | 第14-15页 |
1.3 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1.3.1 创业型大学内涵及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3.2 教学型大学 | 第16页 |
1.3.3 利益相关者 | 第16页 |
1.3.4 互动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7-19页 |
2 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历史分析 | 第19-25页 |
2.1 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历史考察 | 第19-21页 |
2.1.1 12世纪至18世纪末 | 第19-20页 |
2.1.2 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 | 第20-21页 |
2.1.3 19世纪中叶至今 | 第21页 |
2.2 大学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| 第21-23页 |
2.2.1 大学与政府的互动 | 第21-22页 |
2.2.2 大学与产业界的互动 | 第22-23页 |
2.3 大学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| 第23-25页 |
2.3.1 大学与管理人员的互动 | 第23页 |
2.3.2 大学与教师的互动 | 第23-24页 |
2.3.3 大学与学生的互动 | 第24-25页 |
3 欧洲创业型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| 第25-33页 |
3.1 欧洲创业型大学产生的原因 | 第25-26页 |
3.1.1 政府要求大学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| 第25页 |
3.1.2 产业界迫切希望大学提供合格的毕业生 | 第25页 |
3.1.3 更多类型、数量的学生寻求入学机会 | 第25页 |
3.1.4 知识超越资源 | 第25-26页 |
3.1.5 薄弱的学校领导力限制了大学改革的能力 | 第26页 |
3.2 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实践:以沃里克大学为例 | 第26-29页 |
3.2.1 沃里克大学的发展理念:学术研究与创收相结合 | 第26-27页 |
3.2.2 沃里克大学与政府:省一半,赚一半的政策 | 第27页 |
3.2.3 沃里克大学与产业界:向市场要钱 | 第27-28页 |
3.2.4 沃里克大学内部变革 | 第28-29页 |
3.3 欧洲创业型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| 第29-33页 |
3.3.1 强有力的管理中枢领导自上而下的改革 | 第29-30页 |
3.3.2 大学积极拓宽发展外围 | 第30页 |
3.3.3 大学获得非政府的资金来源,实现自治 | 第30-31页 |
3.3.4 大学激活学术心脏,进行知识创造 | 第31页 |
3.3.5 大学形成整合的创业文化 | 第31-33页 |
4 我国教学型大学构建创业型大学的实践 | 第33-40页 |
4.1 我国教学型大学构建创业型大学的适恰性 | 第33-35页 |
4.1.1 教学型大学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| 第33-34页 |
4.1.2 教学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| 第34-35页 |
4.1.3 教学型大学实现横向突破的新思路 | 第35页 |
4.2 我国教学型大学构建创业型大学的实践: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| 第35-37页 |
4.2.1 确立"1030"战略重点,引领地方发展 | 第36页 |
4.2.2 建立科研平台,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| 第36页 |
4.2.3 设立高校创业管理处,鼓励教师创业 | 第36-37页 |
4.2.4 打造创业教育体系,培养农林业现代化人才 | 第37页 |
4.3 教学型大学构建创业型大学的实践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3.1 师生对创业型大学认识不统一,创业文化缺失 | 第37页 |
4.3.2 管理中枢力量薄弱,学科发展不平衡 | 第37-38页 |
4.3.3 教师队伍落后,创新意识薄弱 | 第38-40页 |
5 我国教学型大学构建创业型大学的路径 | 第40-45页 |
5.1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 | 第40页 |
5.2 打造有魄力的管理队伍 | 第40-41页 |
5.3 以创业教育为契机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| 第41-42页 |
5.3.1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| 第41页 |
5.3.2 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| 第41页 |
5.3.3 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| 第41-42页 |
5.4 建立培植教师活力的新机制 | 第42-43页 |
5.4.1 优化组织架式 | 第42页 |
5.4.2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| 第42页 |
5.4.3 制定健全的创业规章制度 | 第42-43页 |
5.5 政府、产业界促进与大学的良性互动 | 第43-45页 |
5.5.1 政府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 | 第43页 |
5.5.2 政府完善法律法规,保护大学创业积极性 | 第43页 |
5.5.3 企业搭建多渠道合作平台,实现资源共享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附录A | 第51-52页 |
附录B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