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理论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4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研究状况 | 第13-14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6页 |
2 基于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剪力墙结构元件的传递矩阵 | 第16-30页 |
2.1 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16-19页 |
2.1.1 剪力墙单元力学模型 | 第16-18页 |
2.1.2 连梁单元的力学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1.3 整体结构力学模型 | 第19页 |
2.2 剪力墙单元元件的传递矩阵 | 第19-27页 |
2.2.1 墙元的传递矩阵 | 第19-22页 |
2.2.2 平面振动刚体的传递矩阵 | 第22-27页 |
2.3 连梁单元的传递矩阵 | 第27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基于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剪力墙结构元件的传递矩阵 | 第30-40页 |
3.1 线性化 | 第30-32页 |
3.1.1 速度(角速度)和加速度(角加速度)的线性化 | 第30-31页 |
3.1.2 三角函数的线性化 | 第31-32页 |
3.2 剪力墙单元元件的扩展传递矩阵 | 第32-37页 |
3.2.1 墙元的传递矩阵 | 第32-33页 |
3.2.2 多端输入多端输出平面运动刚体传递矩阵 | 第33-37页 |
3.3 连梁单元的扩展传递矩阵 | 第37-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剪力墙结构振动特性的分析 | 第40-51页 |
4.1 整体剪力墙结构的总传递方程 | 第40-47页 |
4.2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求解剪力墙结构振动特性的基本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3 工程算例的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3.1 剪力墙结构算例参数 | 第48-49页 |
4.3.2 剪力墙结构固有周期的计算 | 第49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剪力墙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| 第51-67页 |
5.1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响应分析的方法 | 第51-52页 |
5.2 剪力墙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| 第52-62页 |
5.2.1 多遇地震波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5.2.2 剪力墙结构的顶层位移分析 | 第53-55页 |
5.2.3 剪力墙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.4 剪力墙结构墙肢底部的剪力分析 | 第57-62页 |
5.3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多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重要参数的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3.1 连梁跨高比及截面宽度 | 第62-65页 |
5.3.2 剪力墙肢厚比的影响 | 第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| 第67-87页 |
6.1 构件刚度的确定 | 第67-73页 |
6.1.1 剪力墙单元的恢复力模型 | 第68-71页 |
6.1.2 连梁端部复合弹簧的刚度 | 第71-73页 |
6.2 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| 第73-83页 |
6.2.1 罕遇地震波 | 第73-74页 |
6.2.2 剪力墙结构的顶层位移分析 | 第74-76页 |
6.2.3 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分析 | 第76-78页 |
6.2.4 剪力墙结构墙肢底部的剪力分析 | 第78-83页 |
6.3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重要参数的分析 | 第83-86页 |
6.3.1 连梁跨高比及截面宽度 | 第83-85页 |
6.3.2 剪力墙肢厚比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7.1 结论 | 第87-88页 |
7.2 展望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5页 |
附录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