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群体合作网络的一致性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智能群体合作网络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编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智能群体合作网络的一致性模型 | 第17-27页 |
·预备知识 | 第17-19页 |
·图论基础 | 第17页 |
·矩阵论 | 第17-19页 |
·Boid模型 | 第19-21页 |
·Vicsek模型及仿真 | 第21-24页 |
·Vicsek模型 | 第21-24页 |
·Vicsek 线性化模型 | 第24页 |
·集结控制基本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一致性算法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智能群体合作网络的连通性 | 第27-42页 |
·连通性能判定指标 | 第27-30页 |
·代数连通度 | 第27-30页 |
·网络一致性程度判定 | 第30页 |
·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| 第30-35页 |
·特殊拓扑结构的网络 | 第30-31页 |
·动态拓扑连通的网络 | 第31-34页 |
·连通与一致性理论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系统仿真和结果 | 第35-40页 |
·特殊拓扑结构网络的一致性仿真 | 第35-36页 |
·动态拓扑结构网络一致性仿真 | 第36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提高网络收敛效率的改进模型研究 | 第42-57页 |
·提高一致性效率的描述 | 第42-44页 |
·提高网络一致性效率的意义 | 第42页 |
·相关改进模型的引入 | 第42-44页 |
·相关改进模型 | 第44-49页 |
·模型的假设和定义 | 第44-45页 |
·加权网络模型 | 第45页 |
·最大偏差角模型 | 第45-49页 |
·稳定性理论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仿真分析 | 第52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位置约束的一致性理论分析 | 第57-67页 |
·吸引排斥力作用下的网络研究 | 第57-62页 |
·问题的引出 | 第57页 |
·吸引排斥力函数 | 第57-58页 |
·稳定性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系统仿真 | 第60-62页 |
·基于最远邻居的集聚模型研究 | 第62-65页 |
·最远邻居模型的提出 | 第62-64页 |
·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| 第64页 |
·系统仿真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7-68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附录 群体系统的建模平台介绍 | 第72-76页 |
NetLogo简介 | 第72-73页 |
NetLogo仿真框架 | 第73-76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