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进展 | 第9-11页 |
1.2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4页 |
2 东北地区及实例流域概况 | 第14-18页 |
3 东北地区致洪暴雨天气分型 | 第18-24页 |
3.1 代表流域降水特征概况 | 第18页 |
3.2 强降水天气统计特征 | 第18-23页 |
3.2.1 强降水日数统计 | 第18-19页 |
3.2.2 强降水天气系统类型统计 | 第19-21页 |
3.2.3 强降水天气系统路径统计 | 第21-23页 |
3.3 小结 | 第23-24页 |
4 东北地区致洪暴雨典型过程分析 | 第24-61页 |
4.1 强降水天气过程简介 | 第24页 |
4.2 强降水天气过程影响系统 | 第24-26页 |
4.3 强降水天气过程形势分析 | 第26-37页 |
4.3.1 高空形势分析 | 第26-35页 |
4.3.1.1 高空200hPa和500hPa形势分析 | 第26-30页 |
4.3.1.2 高空700hPa和850hPa形势分析 | 第30-35页 |
4.3.2 地面形势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4 强降水天气过程水汽条件分析 | 第37-45页 |
4.4.1 水汽通量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4.2 水汽通量矢量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4.3 水汽通量散度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5 强降水天气过程动力条件分析 | 第45-60页 |
4.5.1 散度场及其垂直剖面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5.2 位势涡度场及湿位势涡度场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5.3 水平风速场及急流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5.4 垂直风速场及其垂直剖面分析 | 第56-60页 |
4.6 小结 | 第60-61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5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5.2 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