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费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--以“八达岭索道乘坐凭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”为例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9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四、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首例索道收费权资产证券化 | 第13-23页 |
第一节 收费权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| 第13-17页 |
一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| 第13-15页 |
二、我国收费权融资历程 | 第15-16页 |
三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国内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“八达岭索道乘坐凭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” | 第17-23页 |
一、“八达岭专项计划”概况 | 第17-20页 |
二、“八达岭专项计划”法律关系分析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收费权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原理 | 第23-39页 |
第一节 收费权的权利属性 | 第23-27页 |
一、收费权是应收账款债权 | 第23-24页 |
二、收费权是未来应收账款债权 | 第24-25页 |
三、未来债权转让之合法性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 基础资产的法律界定 | 第27-31页 |
一、收费权之基础资产 | 第27-28页 |
二、基础资产的法律特征 | 第28-31页 |
第三节 真实出售 | 第31-33页 |
一、真实出售、破产隔离 | 第31-32页 |
二、收费权转让的法律问题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特殊的SPV—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| 第33-36页 |
一、特殊目的载体(SPV)的比较 | 第33-34页 |
二、收费权资产证券化中的SPV | 第34-36页 |
三、双SPV模式的探讨 | 第36页 |
第五节 信用增级措施 | 第36-39页 |
一、内部增信 | 第36-37页 |
二、外部增信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对收费权资产证券化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| 第39-46页 |
第一节 未破产隔离之风险 | 第39-42页 |
一、发起人风险 | 第39-40页 |
二、SPV自身风险 | 第40-41页 |
三、SPV管理人风险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现金流的监管 | 第42-44页 |
一、资金归集 | 第42-43页 |
二、资金分配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外部增信之我见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收费权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完善 | 第46-53页 |
第一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启示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我国收费权资产证券化的完善 | 第47-53页 |
一、市场环境 | 第48-49页 |
二、法律环境 | 第49-50页 |
三、监管环境 | 第50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7-58页 |
后记 | 第58-60页 |